“中国古农书研究”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3-05-14
收藏

2023年5月12日下午,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信息管理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古农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号:21&ZD332)课题组承办,文化遗产智能计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国家新闻出版署语义出版与知识服务实验室协办,得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科学》编辑部、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农业图书情报学报》编辑部等单位支持的“中国古农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12报告厅举行。本次研讨会收到投稿论文72篇,正式参会人员96人,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37所知名高校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湖北省图书馆等4家图书馆的专家学者、硕博士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古农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在致辞环节,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发林首先代表武汉大学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中国古农书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正是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陆伟在致辞中对莅临学院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信息管理学院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同时对“中国古农书研究”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88岁高龄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谢灼华老先生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他在发言中指出,历代的目录学家的目录中对农书的关注度都较低,但古农书研究很有发展前景,大有可为。做古农书的研究既要全面,又要深入;视野要开阔,不局限古字,将古农书研究与社会问题和未来发展结合起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史与气象文明研究院院长惠富平教授以《传承与超越:关于新时代古农书整理的思考》为题作大会报告。他指出,当今的古农书整理应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继承已有成果。充分借鉴和吸收以往农史学界及历史文献学界的农业古籍校注整理经验,在整理研究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农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的运用;第二,应时开新。现有古农书整理成果的大多完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如今,其整理内容和形式都有较大的修订、充实和完善空间,如推出普及本、翻译本及外文本等。第三,查缺补漏。选择新发现以及尚未予以整理的古农书,有组织地予以校勘和注解。第四,利用数字化手段。运用计算机技术,构建知识库,实现古农书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以及相关知识信息的聚合与关联,促进学术研究和知识服务。第五,正视困难。古农书整理的特殊之处或主要难点,在于综合运用传统小学和农学知识,以全面细致而精准科学的校注工作,尽量恢复古农书原貌,而目前这样的人才极其缺乏。

随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发行部副主任刘奥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研究院教授牛宏泰、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馆员杨柳、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周迪、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翁子扬、郑州师范学院传播学院副教授莫鹏燕分别围绕古农书相关研究内容做了主题发言,吴平教授以《我们为什么研究古农书》作总结发言。她指出,古农书是古代农业文明演变的重要载体,奠定了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古农书是古代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渠道,是农业科技传承不可或缺的纽带;古农书是古代农业文化的重要媒介,是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精神力量;古农书古代农业思想的重要结晶,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血脉。探索古农书研究的必要性既是课题研究之起点,也为后人了解古农书意义、探寻研究价值、从而在古农书研究上迈出更加坚定步伐,结出更丰硕成果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WechatIMG3592

“中国古农书研究”学术研讨会全体合影留念

WechatIMG3590

“中国古农书研究”学术研讨会之分论坛四:古代农业学知识演化及利用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据悉,此次研讨会还设有四个平行分论坛,分别为古农书版本及存藏分布、古农书编撰、古农书出版传播、古代农业农学知识演化及利用。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和硕博研究生分别就不同的主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和深入交流。此次研讨会的圆满成功,不仅为参会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一次深入交流、探讨古代农业文化的机会,也为更广泛的社会公众提供了对古农书的认识和了解。相信在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古农书的研究和传承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讯员:李莎莎



所有评论( {{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