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山完造
亨利·诺伊斯
雷吉斯·贝热隆
邓家祥
潘立辉
托尼·麦克林奇
在贾平凹《高兴》英文版新书发布会上,英国译者韩斌和观众们玩翻译互动小游戏。
书店举办“时光机”活动,推广大英图书馆中国部前负责人吴芳思的新书《中国古今文学选萃》。
罗先勇(右一)向北美知名的中华美食电视节目主持人甄文达(Martin Yan)赠送长河出版社出版的反映海外华人百年奋斗史的图书《华颂》。
2020年初,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的新书《辩证看中国》(Chine - Le Grand Paradoxe)发布会在凤凰书店举行,吸引众多媒体及读者参与。
傅 愉
■雷竞技官方正版记者 渠竞帆
编者按 数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发展与与经济地位的提升,海外对中国的关注及迫切了解的需求催生了不少华文书店。但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有不少华文书店自生自灭。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波波潮起潮落中,有几家最早创办的华文书店都幸存下来,并有扩大店面、增开分店等壮大之势。
这些幸存的华文书店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由日本内山家族、泰国华侨陈式金、美国诺伊斯家族、法国援华专家雷吉斯·贝热隆、英国华侨邓家祥、柬埔寨籍华人潘立辉及澳洲友人托尼·麦克林奇等海外人士先后在海外创办。他们以做事业的勇气和决心,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及初期,尤其是面对中国被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困境,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使命。可以说,正是这种坚毅精神,为书店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图集团公司”,该公司与百余家海外华文书店有长期合作)等“走出去”的中坚机构,采访到这些活跃的华文书店负责人。
如果说第一代海外华文书店经营者完全是凭着做事业的信念坚守书店的话,那么书店几代继任者面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及市场变化,尤其是在面临互联网、电子商务冲击及实体书店业大萧条的当下,更需要运用经营者的智慧。这些经营者有的贴近顾客需求出书卖书,有的通过举办中华文化、文学新书推广等活动,成为当地读者和华人的文化聚集地,传播中国文明及中国当代智慧。
受访的多位经营者也为新时代下海外华文书店的运营提出了中肯建议:如英国的书店经营者建议,针对目标受众举办他们感兴趣的文化活动,同时注重与读者的互动性和活动的创新性。位于美国的出版发行经营者建议,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多出版介绍中国饮食、流行文化的图书,满足当地读者的兴趣以及对信息的需求,同时注重把想传播的思想蕴含于书中,通过一些好看好玩的故事讲述重大的主题,再以市场化的方式带动图书销售。日本的书店经营者建议,根据订单数据分析客户的阅读喜好,为当地客户进行推荐,并根据图书发行数据帮助出版社策划更适合的图书内容,针对细分客户实现精准营销;同时建议多出版更能引起海外读者共鸣、反映真实的中国社会和人物情感的故事,还要分析青少年群体的需求偏好,更好地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中国图书的营销推广。
对于主题图书,日本董事长书店经营者建议,要精准定位目标人群,邀请政府机构、大学图书馆、研究机构或中国企业驻外机构等有需求人群,举办专家座谈会,并引发教学人员关注,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美国的出版发行经营者建议,要从外国学者和海外华人视角组织专家交流活动。法国的书店经营者表示,书店为主题图书在书店柜台与网站以及全法书店网购平台展销,也可以带动图书的销量。
海外华文书店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头堡,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谊的见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梳理出海外华文书店于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路径选择与经营之道,具有特别意义。正是有这些海外华文书店和像国图集团公司这样的海外发行机构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才使中国声音在海外的传播更有力量,更加久远。(感谢国图集团公司对本文提供的帮助,该集团公司业务网络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海外千余家发行机构、书店、出版商及数百万读者保持业务往来,书刊出口在全国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文中的英国光华书店、法国凤凰书店为该集团公司旗下资产,日本内山书店、美国中国书刊社、澳大利亚中华书籍书店和泰国南美书局为该集团公司海外同业。)
书店档案
最早的一家海外华文书店诞生于日本。1935年,日本友人内山完造(1917年他先在上海创办内山书店,是鲁迅挚友,曾营救过多位中国进步人士)的弟弟内山嘉吉在内山完造的建议下于东京创建内山书店。书店后由内山嘉吉的三子内山籬继承,现由内山籬之子内山深管理运营。书店多年来通过国图集团公司采购中国出版物在日本销售,店内销售汉语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文学等类别的中国图书,其中文学、历史、语言类图书,尤其是文学图书最受读者欢迎。
位于泰国曼谷市中心的南美书局由泰国华侨陈式金于1949年创办,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陈式金从小热爱中国文化及中华文明,立志将祖国悠久的历史及文化传播给当地人民。数十年间,书店为促进泰中文化交流、相互了解及泰中文明世代相传做出了贡献。1970年代,书店受到当地政府排华政策影响,经营遭受很大困难,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了下来。经过祖孙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南美书局从一家小小的中文书店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多元化文化企业集团——“南美(集团)有限公司”。
1950年代前后,盛行麦卡锡主义的美国,对进口外国书刊实行颁发许可证制度。受此限制,新中国书刊在美经销困难、发行量很小。新中国书刊最早通过美国共产党当时创办的“出版物和产品进口公司”进入美国,90%的订单从这里接收、进口后再发行到全美。1960年,原美共芝加哥地区负责人亨利·诺伊斯创办中国书刊社,进一步开拓了中国书刊面向美国的发行网络。1963年,为便于运输中国进口书刊,中国书刊社搬到美国西部港口城市旧金山。2002年,中国书刊社被国图集团公司和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合资收购,加上1985年国图集团公司在美投资成立的专售中国书刊的常青图书公司及专营出版的长河出版社,国图集团公司在美国形成了集书刊出版、代理发行、批发零售于一体的业务格局。2012年,三家公司纳入新成立的华媒国际集团公司统一管理。
法国巴黎的凤凰书店成立于1964年。当年,戴高乐将军与毛泽东主席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戴高乐发出“法国渴望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法国的声音也要传播到中国”的倡议。法国援华专家雷吉斯·贝热隆积极响应这一倡议,创办凤凰书店,它也成为见证中法建交历史、专营亚洲书籍的首家法国红色书店。凤凰书店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影响较大,店内的“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法文版在当地一直很受欢迎。至今店面扩张到200多平方米,成为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地区传播中国文化、举办图书活动的宝地。
同样位于巴黎的友丰书店,由柬埔寨籍华人潘立辉于1976年创办。1973年赴法国索邦大学读书的潘立辉,看到金发碧眼的法国同学谈论李白的诗时滔滔不绝,让他羡慕不已,于是开始恶补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图书,他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吸引,进而萌发了开一家华文书店的想法。于是在在巴黎六区索邦大学附近开了这家中国书店。开业最初几年,书店每天要从国内订书,运输成本高,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每天营业额不足200法郎,直到1986年,在国图集团公司支持下,终于摆脱亏损。1990年代,友丰书店开始涉足出版业,在2003~2005年中法文化年期间,书店承担了50种中国图书的翻译出版工作。1999年,潘立辉又在华人聚集的巴黎十三区开了第2家分店,发展至今,它已成为法国外交部、各国使领馆等政府机构、高校和教师学者经常光顾的学术书店。为表彰潘立辉对中法文化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1997年,法国文化部授予他“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他“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的光华书店,1971年由爱国华侨邓家祥与刘新共同创办。1970~1980年代,光华书店作为英国汉学家的“宝库”,为大英图书馆和各高校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提供大量中文图书,当时大英图书馆90%的藏书通过光华书店采购。之后书店转让给国图集团公司,由该集团成立的华媒国际集团公司和在当地聘请的书店经理共同管理。光华书店店面100平方米,经常举办中国文化及中国作家新书推广活动,已成为英语圈传播中国文化的一座桥头堡。华文书店还开拓中国图书分销渠道,与英国各高校讲授中华文化的老师、大英图书馆中国部负责人建立起紧密联系,还向大量收藏中文书的查宁阁图书馆和福伊尔斯等主流书店发行中文图书。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中华书籍书店于1989年由澳中友协(ACFS)的托尼·麦克林奇(Tony McGlinchey)创办。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他决心把真实的中国带进澳洲。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西方国家第一部《中医药管理法》在维多利亚州率先通过,该书店抓住机遇,店内除销售图书外,还销售中草药等相关产品。2012年,澳大利亚成为首个以立法形式承认中医的西方国家,进一步带动了中医药教育在澳大利亚的升温和中医药的普及。中华书籍书店也凭借丰厚的订单逆流而上,成为销售中医药及相关产品的华文书店及中国文化资源中心。
海外华文书店的常青之路
光华书店:办活动聚人气创效益
光华书店在1971年创立后的最初几年,所有书刊都是创始人邓家祥一麻袋接一麻袋地从邮政列车上扛下来、护送到书店里的,书店也成了当时英国十余万华人华侨回望家乡的窗口,艰难维系着中国与英国的联系。随着时代变迁,50年间,书店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品类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主要经营中医针灸、书法绘画和汉语教学类图书到如今增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童书和旅游类图书。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光华书店积极转型,通过持续不断的文化活动,致力于打造成服务英国华人和英国读者的重要渠道,以及服务所有对中国感兴趣的海外人士的文化港湾。
光华书店所属的常青图书(英国)有限公司负责人兼光华书店董事谢晓宬介绍,近年来书店每月举办一场文化活动,邀请来自国内或英国当地作者,围绕中华文化举办活动。其中有不少活动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如以中国经济为主题,邀请牛津大学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的增长》(China’s Growth)作者琳达·岳(Linda Yueh)畅谈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关注女性话题,邀请美国畅销作者Roseann Lake聊中国“剩女”现象,同时邀请师琼瑜、颜歌和张辛欣等女性作者讲述她们的写作;关注中国艺术话题,邀请美国历史学家雪梨·霍克斯(Shelley Hawks)和英国学者保罗·贝文(Paul Bevan)对谈,探讨对中国现代史有重大贡献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关注慈善话题,邀请英国上议院议员、终身贵族麦克·贝茨勋爵及其夫人李雪琳·贝茨介绍他们的“徒步中国”新书以及两次为中国慈善事业徒步筹款的旅程;与ACA出版社一起为刚获得第14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的英国著名译者韩斌(Nicky Harman)举办线上惊喜派对。此外,书店还举办与中国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庆典相关的绘本活动。除了靠丰富多彩的店内活动赢得口碑,书店还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扩大读者群。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书店被迫临时关闭,取消线下活动。在书店关门期间,他们一方面继续通过邮件接收订单;另一方面努力加强社交媒体建设,举办线上文化活动,继续将中国好书推荐给英国读者。
书店经理倪望真受访时表示,2020年的线上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参与互动和对话。今年6月,书店又首次以线上线下形式,与北京单向空间共同举办周大新的《天黑得很慢》英文版新书发布会,吸引各国读者参与。在2017年,光华书店曾与单向空间合作,邀请单向空间旗下纯文学杂志《单读》主编吴琦到店做了两场文学交流活动。
“这种跨国界的线上线下互动,可以在中西方读者中间产生有趣的互动,让推广中国文学、文化展现动态的、充满趣味性的样貌。同时,书店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倪望真表示,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促进了相互了解,如在推广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英文版一书时,英国读者不明白“公社”是什么意思,就在线上跟中国读者进行了有趣的讨论;在推广周大新的《天黑得很慢》英文版时,来参加讲座的中国读者针对书里提到的南方人、北方人生活习惯不同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也让英语读者对中国老龄化社会有了更丰满、更动态的理解,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在海外策划活动要想有不错的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首先要考虑受众。倪望真介绍,光华书店由于地处伦敦华埠附近,所以首先要考虑当地华人需求,同时,汉学家、译者、到英国读书的中国留学生以及在大学里选择中文为第二外语的英国年轻人也都是书店的主要消费群体,因此,书店陈列一些中文书或英译中国书和中文教材。为宣传中国主题类图书,常青图书英国公司瞄准目标读者组织活动,取得了不错效果。谢晓宬介绍,2020年1月,常青公司在剑桥大学成功举办“多重视野看新时代中国发展道路”主题研讨会。会议围绕《之江新语》等著作,从外国学者和海外华人视角,深度解读新时代中国发展道路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吸引了来自英、法、中等国的近50位专家学者、英国华人华侨代表参与交流与对话。
二是注重与读者的互动性和活动的创新性。倪望真表示,书店希望作者、译者及读者之间能够互相听到对方声音,如在举办贾平凹的《高兴》英文版新书发布会时,邀请英国译者韩斌和读者共同参加,读者现场试译部分段落,让他们体会翻译过程中的挑战;在推广大英图书馆中国部前负责人吴芳思(Frances Wood)的新书《中国古今文学选萃》(The Great Books of China)时,将活动做成了“时光机”的概念,将60本书里的60句话藏在书店各个角落,让读者来发现。书店还将英国酒吧流行的“竞猜之夜”引进书店,将戏剧表演和新书讲座结合,如在推广路内的《少年巴比伦》英文版时,请来戏剧学院学生用独角戏形式演绎书中第一章的情节,加深观众对这本书的印象;或者将书的内容制成主题书信,以纪念品的形式向公众发放;在推介《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英文版时,自制的“主题情书”受到了读者和出版社(企鹅兰登)的一致好评。“真诚是吸引观众的最大诀窍”,倪望真表示,在每场活动前,他们都会很用心地去理解要推广的书,然后根据主题内容策划活动,因此赢得了广大读者、译者及出版社的好评。
中国书刊社:按“需”出版 才能事半功倍
面对日益严峻而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有60多年历史的中国书刊社一直坚守美国市场,并保持每年出版10余种中国图书、创收数十万美元的销售业绩。
中国书刊社所属的华媒(美国)国际集团公司总裁罗先勇介绍,目前中国书刊社以经销英文版中国图书为主,主要通过亚马逊网站、公司官网等电子平台销售图书,并与巴诺连锁书店、贝克泰勒连锁书店等美国主流书刊发行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今年初以来,主题图书成为书店一大亮点。罗先勇表示,2020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成果,这和美国疫情失控形成强烈对比,激发了美国读者想了解中国的兴趣。在此背景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等主题类图书年初以来销售旺盛,共卖出500多册,《毛主席语录》英文版卖出800多册,《理论热点面对面——新中国70年》等英文版图书也卖出100多册。
长河出版社执行总编克里斯·罗宾(Chris Robyn)19年前从加州大学出版社来到这里,近年来为长河社策划适合美国市场的中国选题。克里斯在受访时表示,13岁时到访中国的经历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上大学选学亚洲历史专业,后又到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现代中国历史专业硕士学位。在加州大学出版社工作时他编辑出版了一些亚洲研究的图书,而长河社吸引他的是能够策划出版中国图书,正好符合他的兴趣。
克里斯表示,美国出版界通常会在出书前先做市场调研,了解哪些作者的书最畅销,作者擅长什么领域,大学课堂上用什么书,以及市场上正流行什么书。他按照这个流程做书,希望出版关于中国的有趣的人和事。近年来长河社出版了一些反响不错的书,如讲述上海船王传奇人生的《公公:意大利儿媳眼中的中国船王》(Goong-Goong:From Tuscany to Shanghai)和冯雪松的《发现方大曾》(Finding Fang Dazeng)。这些图书情节曲折动人、故事生动有趣,对新老读者都是非常好的阅读体验。他也坦言,每年出10多种图书对他既是挑战,又很有意义。他们会与优质发行商合作,有时新书印数不多,就使用按需印刷技术印好后快递给顾客,最重要的是把图书的价值传递给读者。为宣传推广新书,他们一般会按照行业惯例,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报刊刊登雷竞技raybet球类竞猜,为图书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但是,中国书刊社近几年的销售收入有所下降,罗先勇分析认为,这主要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美国的汉语教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及近两年北美书展和亚洲学年会相继取消,营销渠道和销售订单大大减少。
罗先勇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要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改变自说自话的老思路。因为美国人只关注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美食等话题,我们应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多出版介绍中国饮食、流行文化的图书,满足当地读者的兴趣以及对信息的需求。他还提出:“出版时我们要把思想蕴含其中,通过一些好看好玩的故事讲述重大的主题,以市场化方式带动图书销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
(下转第10版) (上接第9版)
友丰书店:维系学术人脉 打造高品质学术书店
友丰书店创始人潘立辉1952年出生于柬埔寨,祖籍广东潮州,在索邦大学的学习经历激发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并创办了这家书店。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至今书店已走过40多年风雨历程,成为欧洲华语圈无人不知的华文书店。目前书店出售5万种中文书、1万种法文书和3000多种英文书,品类覆盖中国历史、地理、哲学、文学,武术、中医药等类别,同时还销售亚洲文化类图书。友丰书店从1990年代开始涉足翻译出版,至今年出版图书80种,几十年来共出版发行1000多种图书,已成为法国甚至整个欧洲探索和研究中国问题的“金字招牌”。
潘立辉受访时表示,从最初的举步维艰到逐渐打开市场,要感谢一位法国老人,老人向他建议应出版销售一些介绍太极的书,因为“法国年纪大的人身体不好,要练体操,中国的体操特别好”。与此同时,潘立辉还看到中医保健在法国很流行,当时这类书在市场上比较罕见,此外中文教材也存在很大缺口。瞄准这几个市场空白,他一举成功进入书业。
谈起几十年来友丰书店的经营心得,潘立辉表示:“经营书店这么多年,他非常清楚来书店的顾客需要什么,不会作过多幻想。对出书卖书他一直有满腔热情和诚意。”“做久了经验就多了,慢慢就做出了品牌。”除了卖书,他这些年还与国内许多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中国图书,并在书店里销售。
但是友丰书店几十年来一直保持非常独特的个性:低调得从来不做新书宣传和推广活动。如果有国内出版社想举办活动,他会介绍给当地的大使馆、文化中心或凤凰书店,潘立辉说,他只专心做翻译出版和卖书。
友丰书店从一家扩张到两家后,顾客群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大学教授、学生、研究机构的学者,以及法国外交部、欧洲使领馆人员。潘立辉表示,这个群体比较高端,对图书的要求也高;所幸书店几十年来与很多大学老师都已成为老朋友,结下深厚友谊,所以非常了解顾客需求。另一类是对中国及亚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友丰书店的一家分店设在巴黎十三区,能吸引不少附近的华人到书店浏览和购书。
他介绍,友丰书店近年来翻译出版了不少中国主题类图书和文学作品,如《史记》全译本、《唐诗300首》、鲁迅、金庸的作品,最近又翻译出版了朱熹的《朱熹儒家哲学基本概念》、《郭店楚墓竹简》《中国通史》(第6卷)等著作。很多书受到大学教师欢迎。外文局翻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法文版问世以来售出800册,《毛主席语录》法文版几十年来一直在销售,谷牧、习仲勋等中国国家前领导人的著作也卖得不错。
潘立辉表示,他选书时非常关注道德层面的内容,不喜欢、也不会出版充斥色情内容的图书,他也不喜欢描写中国阴暗面的作品。一个业界熟知的桥段是,他曾买下台湾作家柏杨的《丑恶的中国人》法文版版权但并没有翻译出版,就是想避免这本书出现在法国人的视野里。
潘立辉近年来组织法国汉学家和大学教授、学者翻译中国图书,每年出版数量达80多种,为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在法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谈到此,他表示,翻译和出版中国图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各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向政府申请的过程也比较复杂。但他认为,出版社应在拿到版权、找到译者后再申请图书资助,有时他甚至等到书籍出版时才申请资助。而且出版社要有满腔热血全身心投入才能做好,否则仅考量是否赚钱,是没办法做下去的。他还建议,在翻译中国图书时要考虑法国读者能否接受。近几年,友丰书店组织法国汉学家翻译了很多中国文学名著以及研究中国文化的学术著作,其中大部分是法国人,这样法国读者读起来就完全没有问题。
潘立辉还提到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现在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80年代书店里经常有很多年轻读者,因为囊中羞涩,就在书店读上一整天书。而现在能坚持阅读的年轻人非常少,很多到法国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条件越来越好,下餐馆、开好车,但是人文底蕴却不够,这应是出版界甚至整个社会都要关注的。
内山书店:应变而动 精准营销
内山家族三代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打拼延续下来的内山书店,成为中日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见证。书店营业面积约250平方米,年销售中国图书约1万冊,在日本中、上层社会及知识界有良好声誉。店内图书以汉语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文学等居多,文学、历史、语言类图书均受读者欢迎,销售最好的是文学图书。
内山书店社长内山深介绍,书店主要有两类读者。一类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老师和学者。书店销售人员会定期拜访,向他们推荐文学、历史和语言等专业类图书。另一类是到书店或通过网购、电话邮购的一般读者,他们主要购买小说、汉语学习类图书以及有助于了解当前中国现状的图书。
内山深表示,现在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在发生变化。早期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历史研究等的需求较大,之后对“文史哲”“社会发展”领域的著作更关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社会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汉语教学”类图书成为常销品,一些在中国畅销的文学、漫画类图书也很受欢迎,如《三体》《罗小黑战记》等图书都有不小的销量。去年中国动画片《罗小黑战记》在日本上映后,很多不懂中文的读者来书店购买中文版漫画书。另外,近年来对中国影视剧、小说、动漫感兴趣的日本年轻人有所增加,也带动他们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产生兴趣,有进一步学习的意愿,到书店购书的读者数量也在增加。
内山深表示,他们非常关注客户的阅读喜好,会通过不同地区客户订单的历史数据分析客户喜好,并关注出版社的同类图书,为当地客户进行推荐,同时也会向出版社反馈图书的发行数据,以帮助出版社策划更适合的图书内容。出版社也会定期传递热销图书信息,对适合的销售对象进行市场细分,从而实现精准营销。
自2020年3月起,日本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书店的线下销售也受到很大影响。内山深透露,疫情推动书店在营销宣传、内容形式、物流渠道等方面进行创新,如通过社交平台推介图书、参加线上书展、召开在线研讨会,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安排员工在疫情隔离居家期间开展中国出版物信息翻译工作,完善推广信息;将产品介绍做成短视频发给客户,便于客户更直观地了解新品,促进选购图书;增加电子书或者数据库的销售,通过线上试读电子书片段或在知名网站发布图书精彩片段的方式,吸引更多人了解图书精彩片段,这些举措得到了市场认可。书店还举办“亚洲的方便面展销”活动,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采购方便面,举办限期销售活动,此举吸引不少平常不来书店的顾客。
在宣传方式上,内山深认为,人类文化有共通性,一些反映真实的中国社会和人物情感的故事更能引起海外读者的关注和共鸣。另外,要特别关注青少年群体,利用互联网的连通性,分析这一群体的需求偏好,更好地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中国图书的营销推广。他还建议,对于主题类图书,一定要精准定位目标人群,比如政府机构、大学图书馆、研究机构或中国企业驻外机构,针对有需求人群展开营销宣传会大大提高效率。如可以邀请专家在海外高校或者研究机构举办中国主题的座谈会,引发教学人员关注,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或者利用社交媒体和普通人的故事,润物细无声地将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传播到海外。
南美书局:汉语热带动市场升温
南美书局在泰国华侨陈式金祖孙三代的经营下,走过了70多个春秋。书店经营图书覆盖汉语学习教材、字典词典、少儿读物、医药卫生、养生保健、历史文化、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等类别。除了销售图书,书店还经销各种文化用品、文具、办公用品及美术用品,已发展成为泰国规模最大、图书品种最齐全的中文书店。发端于这家中文书店的南美(集团)有限公司,还创办了陈式金出版社,引进中文图书版权,将其翻译成泰文版并在当地出版发行,该公司创办“南美语言学院”,开设中华文化课堂,教导泰国学生及成人学习中文、中国书法、中国绘画等课程并提供赴华留学服务。此外,该公司每年还举办多项书展活动和汉语比赛。
书店总经理、陈式金的孙女陈美琪表示,该公司与国图集团公司有50多年的合作。从她祖父开始就在泰国多次举办大型中国图书展销活动,双方还共同举办主题图书展及各项文化活动,精选参展的各种主题图书受到当地读者喜爱,不断有新老顾客来参观选购。她表示,今后他们还将继续与中方共同策划更多传播中国图书的活动。
陈美琪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市场地位的日益提升,泰国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经典等书籍很感兴趣,这些图书对整个泰国华人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在全球“汉语热”升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泰国人意识到汉语的重要性,各地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也逐年增多,吸引更多泰国人选修汉语。除了汉语教材,市场对中国文学、少儿读物、小说、工具书等图书的需求也日益强劲。一些主题类图书,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及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著作,借助书展展销以及向当地读者、媒体重点推介的方式,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
陈美琪表示,泰国政府多年前发出的新一代人学习中文的倡议曾带动一波汉语学习热,但目前市场上的中文书较深奥,当地读者无法真正看懂。因此,他们会选择当地市场感兴趣的重点图书引进版权,翻译成浅显易懂的读物,让更多泰国读者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她还介绍,在疫情影响下,书店采取门店销售及线上销售相结合的方式开拓分销渠道,如通过校园、图书馆发行图书。待疫情形势有所好转后,他们会继续参加书展,并与中方合作伙伴一起举办各种中国主题图书的推广宣传活动。
中华书籍书店:抓住中医药市场契机 多形态传播中国文化
中华书籍书店在总经理托尼·麦克林奇20多年的经营下,已经成为全澳洲学习中国文化的网红打卡地,借2000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率先通过《中医药管理法》为中医药板块带来的春风,书店进而成为澳洲中医学界无人不知的中医药宝库。
麦克林奇表示,书店里销售英文版中国文学、文化、中医、诸子百家等经典及现当代图书,华裔读者可以找到中文图书,书店还销售笔墨纸砚、折扇、太极剑、剪纸、香囊等雷竞技app手机官网用品。此外,书店面向澳大利亚全国发行汉语教材教辅,向一些社区图书馆发行中文书和DVD,每年参加汉语教师大会或中医论坛,借此与同行交流读者对汉语出版物的需求,书店还和国图集团公司共同举办中国图书联展,设立“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展台”,展销相关书籍及春联、窗花等饰品。
麦克林奇介绍,在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中文读物有两类:一类是来自全澳学校的对外汉语教材教辅,另一类是中医药产品。大多数读者都会购买与他们职业或学业相关的图书,主要包括学汉语或学中医的书籍。此外,当地华人也喜欢阅读中国最新的小说。
几十年来,中华书籍书店与顾客保持了长期联系,在顾客与出版社之间架起了交流信息的桥梁。他们把读者需求及意见(如希望推出套装版或者提供电子资源支持)及时反馈给出版社,同时把出版社最新的出版及活动讯息用电邮定期发送给读者。当顾客代购的图书出现断货,他们会建议顾客提高订购数量,以便出版社重印,同时也为顾客提供了可替代图书的建议。
他还表示,2020年疫情影响了书店销售,也影响了国际物流业务。为此,书店加大了通过电邮、电话推广以及书店网站、亚马逊网站售书的力度。书店的电话订单和网上订单随之增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就通过这些线上方式获得了关注,2020年该系列第三卷出版时,还带动了第一卷的销售。
凤凰书店:以活动为媒 维系文化纽带
位于法国巴黎的凤凰书店主要经营亚洲国家语言类教材、文学、书画艺术和文具类图书,书店展销中文书刊3.5万种。创立50多年来,凤凰书店的营业面积从60多平方米增至200多平方米。能够快速扩张发展,得益于几方面原因:书店经常与出版社共同举办文化活动,经常参加在巴黎举办的各种书展,还邀请中国文学界名人到书店做客。
书店负责人梅洛蒂表示,他们与很多出版亚洲文化的出版社都有合作,如友丰书店就是其中一个。一旦发现好的新书,他们就会多方联系作者,举办读书会活动。书店主要面向中文学习者、中文教师及图书馆资料员,近年来的畅销书包括《日用中文》《到中国旅游日常用语》等中文教材,《红楼梦》《庄子》等中国传统文化类图书也深受读者喜爱。
梅洛蒂表示,近年来,随着时代变迁,法国读者感兴趣的主题与内容都在发生改变。中医药类图书和语言学习类工具书开始流行起来,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及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以来,一些中国文学类图书也受到欢迎。
她介绍,凤凰书店会根据市场需求和读者兴趣变化,与供货商沟通法国读者的兴趣点,帮助供货商与出版社联系,也会把市场信息实时反馈给合作出版社,便于他们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精准策划后续选题,他们还会配合在书店举办图书推广活动。
梅洛蒂表示,2020年的疫情对书店影响深远,他们因疫情曾几度关门歇业。直到现在书店仍以网上平台为主、现场活动为辅的形式举办读书会。一旦有好的主题,他们就会与中国和法国的出版社联合举办宣传推广活动。除了在店内举办作者见面会,他们还会在书店橱窗里或柜台上展示中国主题作品。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毛主席语录》和《邓小平文选》等专业性较强的主题类图书,书店在店内柜台、书店网站及全法书店网购平台展销,近两年来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为引起当地读者对中国内容的关注,梅洛蒂和同事们使尽浑身解数,她表示,这是凤凰书店立身安命之本,需要严肃对待。为了讲好中国故事,凤凰书店的职责就是把尽量多的中国图书,特别是法文版图书在法语圈发行,让在世界任何角落对中国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买到中国的图书。
龙舍出版社:精挑细选 为德国青少年译介中国好书
龙舍出版社(Drachenhaus Verlag)是德国专门出版中国青少年文学和文化类图书的出版社,2010年创立以来出版了30种图书,覆盖中国儿童、历史、文学、保健、民间故事、社会及政经类图书,很快还将出版侦探小说。该社创始人、德国汉学家傅愉(Nora Frisch)博士介绍了创立出版社的初衷:她在海德堡大学期间,参与学校关于中国主题的文化调查。调查中发现,借助适合的图片和直观的辅助材料,会激发孩子对陌生的文化形态的极大兴趣,因此创办了龙舍,希望帮助青少年及成人读者了解这个历史悠久、疆土辽阔的国家。
傅愉表示,在德国谈论关于中国的话题一直都很特殊。她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吸引目标受众,让他们知道龙舍出版的新书。目前,该社主要通过邮件和销售代表向对中国话题感兴趣的读者和雷竞技raybet球类竞猜人推介,以此吸引更多读者。
龙舍坚持的出版哲学是:以科学事实为基础,以不同方式向读者普及中国文化、语言和历史的内容,将多角度的中国拉近到德国读者身边,让这个遥远的中国巨人释放出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傅愉表示,她“对每个类别都有兴趣”,只要符合她的出版计划就会考虑出版。她也透露了自己的选书标准:“文本有丰富的信息、文字优美有趣”,这些对德国读者来说都很重要。在遴选作者时,她很看重作者在非虚构创作方面的丰富经验,还要求作者有仔细、全面调查研究的能力,以及针对不同年龄读者表达历史事实的能力。据悉,龙舍的几位作者都有过在中国长大、或曾在中国生活、旅行的经历。此外,插图也很重要,她会要求插图中的服装、日常用品等细节都符合历史传统,设计上也要贴近中国传统图书的装帧艺术,呈现作品本身的气质。
她表示,做书最有趣的是,很难在出版前预知哪本书会卖得好,每本书可能带来惊喜,但也可能是试错的好机会。前段时间,“三体”系列在德国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但她表示,这还没有改变中国作品在德国市场难销的境遇。最近国际政治形势更加复杂,对图书市场产生了影响,但她仍努力让读者相信,政治与文学无关。除了在德国销售图书,她也努力把图书卖到欧洲其他国家。由于亚马逊要求出版社4.5折发货,因此她主要通过独立发行商发货,并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和营销新书,而亚马逊会直接从龙舍库房下单买书,然后在平台上销售。
谈到这些年的出版经历,她表示,过去10年,她认识了非常多有趣的人,包括作家、出版人。能看到世界各地的爱书者有这么多共同点真是很奇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