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令编辑心颤的“校对”“质检”时刻来临时……
孙珏 |2023-09-18
收藏

7月28日,最新版《图书编校质量差错判定和计算方法》公布,同时于8月1日正式实施。近年来图书质检、校对标准越来越严格,编辑们在工作中也如履薄冰。为此,雷竞技官方正版《中国编客》聚焦编辑老师们头疼心焦的问题,邀请到多位专业、大众、童书、教育类图书编辑、审读以及质检老师,探寻大家希望获得的支持,帮助从业者提升工作效率。

鲁越美(化名)(某医学出版社编辑)

这事儿发生在我上班的第3年,那时刚开始做少儿书,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这也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当时我策划了一套“培养孩子如何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书。大家知道,小孩子要少吃油炸食品,尤其是某某快餐对身体无益。所以当时在文字里描述:“小朋友尽量不要吃某某快餐(写出了具体名称),以免对身体不好。”这句话一二三审并没有提出建议,结合上下文,这个结论的理由还比较充分。但质检环节对这句话提出了很大的异议,建议我们和作者商量是否修改,理由是,意思没错,但某某快餐将来和我们打官司怎么办,会说我们诋毁他们的声誉。当时我比较坚持,这些快餐确实现在的孩子吃得多,反式脂肪酸对身体影响很大,这是客观事实,我希望更多的小朋友能了解。但沟通了几次,质检老师还是很坚持,后来我们也充分尊重了质检老师的意见,改成“油炸食品要少吃。”

杨雪(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校对科科长)

在出版与政治时事相关的内容时,会特别紧张、如履薄冰。有一次,编辑经授权直接从某中央部门官方公众号上复制一篇文章,粘贴在了版面上,并未认真审读,想当然地认为从官方公众号复制的不会出错。但是文章把“二十大”写成了“十二大”,幸好在终校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编辑后怕不已。

许如清(化名)(国内某知名文学社副编审)

想想“质检”时刻,真令人毛骨悚然。庆幸的是,我编辑的书还没被抽中到上级质检部门审查过,但正式出版前,需经出版社质检。编辑每一本书,我都尽可能地认真细致,不留任何死角。即使如此,在从业之初,因经验缺乏,还会遗留问题。记得当年我编一本古籍整理书籍,待质检返回时,目录改动多处。红红的字迹,明晃晃,无比刺眼,也着实刺心。我事先已核对了目录,为什么还会出现问题?经过反思,自己还是不够细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这方面有明显改善。我想,只要态度认真,再加上经验积累,书稿质量是完全有保障的。无论“质检”如何严格,都可以把它看作是磨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大好契机。

陈沁(某少儿出版社编辑)

图书质检时,质检员发现一本书勒口处出现了一个别字,但是之前校对时没有出现过这个错误,通读时也没有发现这个错误。经过查找校对样、蓝纸样等,后来发现是该书的一名责编临时让美编修改了勒口处的几处文字,然后没有仔细检查修改处就把文件发给印厂出蓝纸了。另一名责编不知道勒口处修改过,没有再次检查勒口,就签字付印了。所以,一本书有多名责编时,图书修改处需每个责编都通读确认,不能认为改得少或自己看过了,就不告知其他责编。

孔劲(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分社副社长)

引进版图书,特别是一些工具书,跨越多个学科,原书的部分内容甚至超越了译者的知识范畴,同时,有些专业术语,在不同学科中的中文翻译也并不相同,这样翻译稿件中就容易出现术语使用不当、译文不通顺的现象。当这样的情况在一本书稿中很普遍时,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询术语,并逐字逐句地进行文字润色,使编辑进度极其缓慢。由于出版周期又有明确要求,为了兼顾质量和周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需要利用大量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即使这样,也还会时时担心稿件质量,担心是不是有漏改,是否存在过度加工。

筱新(化名)(接力出版社审读员)

一本引进版的少儿科普书,知识点非常密集,且多为动物冷知识,很难查到权威资料,每天只能完成1页质检。全书100页左右,意味着如果不加班,要10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

鹿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

最头疼的是体例不统一的稿子,尤其是低幼、少儿类。板块和栏目种类多,使用的字体和字号又多,如果体例出现差错,就会花费大量时间一遍遍地统一体例,还没法直接退稿。

黄晓(湖南文艺出版社编校中心主任)

在校对质检时,最头疼的就是稿件中的“低级红”“高级黑”。比如:稿件中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说“他工作太忙,不能回家”;“作为领导干部,他从不使用特权”。细读文稿,会引起读者质疑:什么工作让他家都不能回?不使用特权,那他作为领导干部有什么特权?诸如这样的差错最让人心颤。

董西(国开童媒科普编辑室策划编辑)

审读有难度的未必是字数多的书,版式变化多的书反而更容易“有坑”。譬如之前我们做过一本适合学龄前孩子“认知时间”的DK翻翻书——《DK我的时间书》,由于文字散落各处,正反有别,本身很容易漏审一些零散的段落。加上美编在排版时容易错排与漏排,翻翻页位置多变,一旦调整,出错率就变得更高。

当时审读时,这本书的一处翻翻卡,里外内容看似大致相同实则不同,后来变换了几处细节。再次审校时只审核了有变化的位置,没留意翻翻页内外相同的地方,信息却出现了重复。这个“错误”让我着实有点害怕。从文字比例和质检扣分标准来看,这个错很可能直接让稿件被判成不合格,好在后来及时发现改正。这本书的编校经历,也让我在遇到多版式图书时更加注意细节。

亦南(某专业社编辑)

封面文案有时候会涉及一些极限词,而广告禁用语中又没有规定得特别明确,对于一些最高级的近似词也有限制。记得之前有个封面因涉及极限词,质检提出让我修改,找了好几个替换词质检都说不行,想得脑仁疼。最后无奈改用了比较保险的词,但封面文案明显变得平淡,没那么有力度了。

校对软件使用方便吗?Bug有哪些?

各种数字化的校对工具,编辑们是否用得顺手?改进空间在哪里?

许如清

我就使用过“黑马”,没用过其他校对软件。对于“黑马”挑出的错误,还需要甄别,不过这已经很好了。无论校对软件如何方便,还是取代不了“人”的工作。就编辑工作而言,对校对软件不能抱有太高要求,书稿中的精微之处,还需要“人”来完成。

鹿鸣

黑马等校对软件相对方便,人机结合可弥补人工校对中的疏漏,尤其在校对人名等功能方面较强。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定期增补专业词语库、定期维护,在校对专业性较强的文稿时及时挂上特定的专业词库,方能避免大批量的误报。当然,维护词库也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如在校对古籍等时,就只能进行人工校对。

陈沁

校对软件也有“硬伤”校不出来的时候。比如有一次质检出的错误,我用黑马软件重新校对了一次,还是没有校出来。另外,黑马不能校对拼音。

筱新

黑马、方正等校对软件使用比较方便,各有优势。现实操作中,会出现因为预料不全造成误判,尤其是受众较少的学科,有些词不常用,被误判为错误的情况比较多。如:“土兵”,被视为“士兵”之误。此外,生僻字会被定为错字或疑似有误。

刘元(化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

黑马除了错字功能较强外,其余功能较弱,且需要密码锁,不能突破空间限制;相对来说,方正审校功能较为全面,查询文献信息的善锋软件最为实用(能节省6~7天查询文献信息时间)。

孔劲

总体来说,黑马使用比较方便。但是,书稿中大量正确的外文也常常显示红色,检查时不太方便。另外,黑马文件中没有图片,对于科技书来说,大量图片包含文字,对此,目前黑马尚无法进行检查。

坚喜斌(机械工业出版社经济与管理分社副社长)

目前黑马和其他校对软件在一些方面确实带来便利。它们通常具备自动拼写检查、语法检查和标点符号校正等功能,可以快速捕捉明显的错误。此外,一些校对软件还具备格式检查和一致性检查等功能,能够帮助编辑人员更好维护整体文档的一致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校对软件也存在问题和不便之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或bug。

误判和纠错问题:校对软件有时会将正确的词或短语误判为错误的,并提出不必要的更改建议。此外,校对软件也可能无法识别某些特定领域的术语,导致误报。

上下文理解不足:校对软件通常基于规则和算法来进行校对,但它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文本的上下文。这可能导致它们无法准确处理特定语境下的语法结构或含义,从而提出不合理的修改建议。

翻译和多语言问题:校对软件在处理翻译内容或多语言文本时可能遇到困难。由于语言差异和翻译的复杂性,校对软件可能无法捕捉到所有的错误,并且可能会提出不准确的建议。

特定格式问题:某些校对软件在处理特定格式(例如表格、图表、代码等)时可能存在困难,它们无法正确识别和处理这些格式,从而导致校对结果不准确。

依赖人工校对:尽管校对软件可以提供帮助,但仍然需要人工校对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校对软件仍然无法替代人类编辑的判断和专业知识。

黄晓

黑马软件是不可或缺的好帮手。但有时会出现bug,比如一个两字词语,一字在行尾一字在下行行首的时候,会搜索不到。对古籍类或诗词类的错误提示太多,价值不大。

董西

编校过程中“跑黑马”是有必要的,但光靠“黑马”远远不够。现在的校对软件虽然上传文件很方便,给出的修改建议和出错数据也十分细致,但10条意见里可能有8条是多余的(编辑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处理多余批注)。这些多余意见包括但不限于:最新版《现汉》中已经标明了可通用的汉字,但软件还是会按旧规要求修改;把转行的词组判定为错;一些书的排版未采用常规的中式排版(尤其是童书),软件仍会把不同段落的文字连成一体检查……如果新手编辑机械地按照校对软件所给的意见修改文稿,不假思索,很容易造成“把对的改错”情况发生。

此外,很多版式设计的问题,校对软件无法发现,需要责任编辑从微观到宏观,既注意字里行间中的差错,又留意全书的统一性,方能降低出错概率。

亦南

黑马导出格式是txt,拔下后在pdf里就不显示结果,对照起来很麻烦。

编辑们“私藏”的校对宝贝

编辑们案头工作日积月累,都有自己的必备法宝。他们“私藏”的工具箱里都有哪些宝贝呢?

许如清

我最喜欢用的工具是“汉典”。因为我是古典文学编辑,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编校繁体竖排的古籍整理类书籍。编校这类书籍,异体字、俗体字的处理是难点。“汉典”上收录了《康熙字典》《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等关于这个字的解释,还有字源演变梳理,等等。每每遇到难以处理的字,打开“汉典”,输入文字,基本上都能得到明确答案。油然而生的踏实感和愉悦感,自在其中。

孔劲

《现代汉语词典》、社内的术语文件、《作译者手册》、各类标准、术语在线、各类专业工具书、翻译软件。

图片

杨雪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7版)》《辞海(第7版)》《成语大词典》《古今汉语字典》《新华拼写词典》《标点符号用法解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关于标点、数字、拼音等的各种相关国标。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 (people.com.cn)。公众号:木铎书声、编辑校对、语言文字报。微信读书(有时搜一些权威出版物电子版比较方便)。

黄晓

现代普通书稿可查《现代汉语词典》,古籍常备《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教辅必备各科教材。经常用到的平台:术语在线(核科技名词)、读秀(核引文及来源)、知网(核引文及来源)、中华经典古籍库(核古籍引文)、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成果总库(核马列毛邓经典文献)、汉典(查生僻字)。

图片

坚喜斌

《现代汉语词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汉语学习和使用的重要工具书之一。《新华字典》:是现代汉字使用的规范字典和古代汉字的字形字义查询工具。《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由牛津大学出版,是学习英语和翻译的权威参考书。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Grammarly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在线语法和拼写检查工具,能够检查英语文本中的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标点符号使用等问题。常用公众号:木铎书声、咬文嚼字、编辑校对、编辑课堂等。

图片

刘元

吕飞的《宣传工作常用规范表述300例》,科学出版社的《作者编辑手册》,商务印书馆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

筱新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免费查论文)、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中国社会科学词条库、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数据检索平台、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全文公开系统(试运行中)、汉典网(查字)、字源网、汉典重光、术语在线(查专业术语)、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网站(术语在线授权)等。

陈沁

最重要的宝典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最好买本电子版的,这样在家或者外出时也能随时查阅,还支持手写查字,非常方便。

亦南

《现汉》是必备的,相当于工作标准;《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有一些案例很实用;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全文检索系统,有时候纠结一个词能不能用的时候,会先去这里试试能不能搜索到;中国知网;政府、政策相关网址,查文件名称引用是否正确,文件引用的是否是原文。

董西

作为一名科普编辑,个人觉得平日科普素养的积累最重要。只有日常的积累足够多,才能发现问题,在质疑的时候找相对应的资料查询。当然,不论是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还是大部头书本上的知识,多方面涉猎,它们都有可能在未来某天派上用场。多阅读多涉猎是真法宝,毕竟没有哪本工具书或哪个网站能做到真正全面覆盖所有各类权威雷竞技app在哪里下载。

编辑通用的工具,像《现汉》《标点符号用法》、线上版辞海、知网(可通过淘宝购买账号)、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都能为我们的编校工作提供帮助。当然,专业知识还是要去查询专业书籍(包括高校教材),情况允许的话,也可选择性购买市面上口碑较好的相关书籍,或去实体书店寻找合适的书进行借鉴。

未来:最顺手的校对工具需要AI赋能

如果市面上能提供一款高效率编校工具,编辑们希望它长什么样子呢?

许如清

我希望像中小学生所用的“作业批改”软件一样,一扫,就能发现问题所在,这就便利了。对于书稿中的深层次错误,还需要编辑来完成。

亦南

将文件上传或把文字复制进去后能识别知识性错误,高亮标注并给出解释;能够修改标点;能够识别图片中的可疑问题;可以接收修改指令并执行,如果能听懂语音指令则更好。

鹿鸣

高效的编校工具最好能与人类共同成长、彼此促进,类似一个“智友”,像一位同事、老师、朋友,集检索、互动、学习于一体。

董西

整体的形式设计和现有的校对软件(主要指方正)差不多即可,某些功能至少能与功能强大的AI相较量。

“黑马”的话,个人觉得由于需要使用优盘并更新软件,速度有待提高。换句话说,希望软件足够智能,这样才能帮编辑节省更多时间,甚至为项目节约费用。

黄晓

能够识别知识性差错;引文与文献能自动核对、提示。期待以后的人工智能在这方面有所发展。

刘元

能够核查所有文献信息,核对出所有引文的准确性和出处,对大部分病句做AI润色。

筱新

功能强大的人工智能审校工具:能判断书稿结构、逻辑、语言等是否符合组稿要求,评价书稿整体质量;像人在审稿或校对那样,在电子版书稿上完成审校;能判断每种错误类型,并统计每种错误的差错数,提出修改建议。

孔劲

有丰富的词库和词语联想功能,能快速完成带有易混淆字词的查询,比如包含:做和作、制订和制定等字词的尽可能多的动宾词语。有准确的专业术语,并说明以哪一个标准为判断准则。

目前,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国标、行标中不一致,在进行编辑时难以判定。编校工具具备科技英语、日语、德语的翻译功能,且采用符合相关标准的术语翻译。

坚喜斌

如果市面上能提供一款高效率的编校工具,我认为最好具备以下特点。

智能语法检查:工具应当能够智能地检查并修正文本中的语法错误、拼写错误等问题,提供准确的纠错建议。

优化编辑功能:工具应当提供一系列方便的编辑功能,如段落重排、句子调整、词语替换等,以便编辑人员快速地优化和调整文本结构。

错别字检查:工具应当准确识别错别字,并给出修改建议。

文本统计和优化建议:工具应当能够对文本进行统计分析,如字数、句子长度、段落数等,并提供相应优化建议,帮助编辑改善文本可读性和流畅性。

用户友好界面:具备简洁明了、易于操作的用户界面,使编辑人员能够轻松上手,提升操作效率。

陈沁

具备查字词、字词辨析、百科知识等功能,支持手写、语音等功能,最好有电子版,方便携带。

所有评论( {{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