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国安
一朵红色的荷花,一片绿色的荷叶,一只黄色的蜻蜓,在星星点点浮萍的衬托下,一幅优美的画面将人们带入“清香十里是荷花”的佳境。一块陋石,一株苍松,一只仙鹤,构成了一幅“松鹤延年图”,陋石的隐隐现现,苍松的枝枝叶叶,尤其是那只仙鹤绒毛的纤纤细细,可掬的神态活活泼泼使人恍如跨进松鹤林中而流连忘返。这就是卢斌采用没骨花鸟画技法创作的绘画作品给观众带来的独特艺术视觉,同时也是他的绘画作品被人们喜爱收藏的魅力所在。
年近五旬的卢斌,现供职于山东临沂市美术馆,是新华书画院特聘画家、临沂美协理事、北京书画艺术院特聘画家、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山东分院秘书长。出版有《卢斌花鸟画作品集》、《卢斌彩墨绘画作品集》。
主攻中国没骨花鸟画技法是卢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他认为,清代方熏在《山静居画论》中所说:“画不用墨笔惟以彩色图者,谓之没骨法。”这句话中传递着一个画种的技法表现形式:作画不用墨线勾勒线条,直接用彩色颜料以晕染、混染、层染直接在画面上着色用以描绘物象形象、精神的技法,称之为“没骨法”。这也许是古人对没骨绘画艺术最直接、最纯朴的理解。当然没骨技法不可能只是一句话那么简单,它也是由整套技法组成,步骤明确,用意清晰。
首先,在理论研究领域,有关“没骨花鸟”的理论体系有待重新梳理与建构。今天大多数的艺术家与学者都把“没骨”视为中国画技法的一种,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而实际上“没骨”一词,在传统的技法体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创作观念的体现。技法对应观念,这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目前,工笔花鸟画技法有两种前景,一种是进一步开拓双勾技法的表现力,发展双勾晕染的“有骨路”;另一种是进一步弱化乃至弃舍线条,发展线色融一的“没骨路”;前者在工笔花鸟画技法中历代都占据着主导地位,后者一直时隐时现地发展着。中国没骨画艺术创作领域,要冲破的就是束缚画家的传统单一画法;只有面对古人、冲破古人、超过古人,才能使中国新没骨画在中国画坛上成为强有力的艺术语言。
其次,要想掌握没骨花鸟画技法,必须在写生上多下功夫,对草虫的形体,结构、色彩、动态、习性,特征等有感性认识,才能提高作画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和创作水平。对于大型花卉,如牡丹、荷花、芙蓉大多采用渲染的技法突出花头特点,这在恽南田、华新罗的作品中都可以见到。对于小型花卉,如桃花、海棠是没骨法长于表现的题材,也有众多优秀作品传世。对于某些小型花卉、蔬果而言,没骨法特别适合表现,比如紫薇,特别适合没骨表现。同时还要注意季节性。四季花卉的花期不同,同样要配符合季节时令的草虫,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如初春时只有一些蜜蜂在活动;春暮时天气转暖、百花争艳才有蝴蝶翩翩起舞;秋天是花卉繁盛的季节,相应也是品类众多的秋虫的活跃期。要熟悉描绘对象结构、掌握其特征,仔细琢磨各种草虫的一举一动,长期写生记录下来,不断积累素材。
第三,主动寻找创作语言。每一种技法都有其特别之处。只有尽量多地掌握它,才能使我们在这个时代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尽管我们不一定以专攻没骨花鸟为目标方向,但没骨花鸟技法的学习研究对中国画家来说仍然是十分有益的补充,往往会让学习者受益终生。
卢斌说:“在艺术创作中,我一直思考如何使自己主体精神通过艺术语言充分表现,去挖掘内在的精神,让其永恒的精神更具时代气质的内在活力及没骨花鸟画艺术语言的自然精神价值取向。我们在新时期用新的眼光去看自然的一草一木,与古人感受应该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就来源于变化着的时代,在当代没骨花鸟画的发展上来讲,虽然当代的没骨花鸟画与传统意义上所说的文人画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从当代没骨花鸟画现有的发展来看,无论从笔墨语言,画面构成,视觉感受,都显示出一种类似的特征。从西方的绘画中、从民间地域性很强的艺术中、从现代设计理念之中寻求更多可结合的点,使没骨花鸟画的艺术语言形式更具有时代气息富有现代感,表达出不一样的审美意境。在创作中注意以实写虚、以浓写淡、以神写韵,作品不落俗套,力图摒弃平庸的通俗表现技法,达到一个超然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