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各类政策密集发布,文化立法步伐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顶层设计不断完善。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之年。中国文化产业将出现哪些新的态势?且看下文。
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更深入
文化与科技进一步融合,形成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将是2015年文化产业不断深入与拓展的重要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各地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2014年国家发布的相关政策具体而有创造性地落地,形成适合自己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与相关规划,最终真正实现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引擎作用。
创业热潮:文化产业更活跃
随着政府一系列简政放权、鼓励创新措施的叠加效应,我国的创业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大势所趋。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灵活性高、创新性强、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在创业热潮的推动下其发展将更加活跃。
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新蓝海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的建设较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言颇显落寞,公共文化建设的诸多短板都可以借力于文化产业。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原本就是互通共进的,很多文化建设行为既具有文化产业的因素,也有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在公共文化借力文化产业不断弥补自身建设短板的过程中,要充分认清各自特点与使命,不能忽视两者的不同使命。
文化金融:未来发展新突破
文化产业繁荣需要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为基础,而文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目前,我国文化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困境,制约了文化企业做大做强。2015年文化金融发展将在创新金融担保制度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文化贸易:多元发展新常态
2014年,我国文化贸易总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文化产品输出仍以有形商品为主,设计服务、版权等文化服务出口相对较弱。2015年,随着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建立,以及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我国文化贸易将逐渐产生质的变化。首先,文化贸易的主体会更加多元,民营资本将进一步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重要力量;其次,我国文化贸易种类将更加丰富,游戏、动漫、影视等软性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出口比重会更大,文化用品、文化专用设备等硬件产品的种类会更加多样。这将成为2015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新常态。
文化会展:搭建平台更务实
“八项规定”、“禁奢令”的出台,倒逼文化会展业回归理性,节俭办展将继续成为2015年文化会展的常态。第一,我国文化会展将进一步利用市场的调剂机制,政府则要逐渐转变职能,致力于为企业的展示、交流、交易打造便利的服务平台。第二,文化会展将更加务实,政绩化、同质化现象会逐渐改变。第三,文化会展不仅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要通过对接资源、交换信息、寻求商机,进而获得“票子”,破解“展会热,交易冷”的问题。
体制改革:逐步迈向深水区
2015年,文化体制改革要逐渐向深水区挺近。要在巩固改革良好势头的基础上,继续以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出发点,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转变文化行政部门职能,推进涉及深层次矛盾和难点问题的重大任务的解决,进而充分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
内容生产:两个效益更协进
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属性,而社会属性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文化产业一定要更注重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做基础,借鉴世界他国的发展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人民需求的积极向上的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
产业规划:注重实效接地气
“十二五”期间,我国出台了大量的文化政策,这些政策都将在“十三五”期间逐步落地,并对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十三五”文化产业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效性,密切结合国家的最新政策,充分利用好政策红利。同时,各地政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保证规划的可落实性。只有能够落实的规划才能够真正作用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