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推出两个展:刘刚“共有秩序”、张季“糖”
惟一 |2020-09-07
收藏
摘要:8月29日,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推出艺术家刘刚、张季个展。


“刘刚:共有秩序”展览开幕式现场

8月29日,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推出艺术家刘刚、张季个展。其中,主展厅A厅展出抽象艺术家刘刚的最新个展“共有秩序”。作为艺术家与蜂巢的首次合作,此次展览囊括了刘刚近年来之于纸本媒介的探索与重塑,同时,也将其1987年为起始的抽象创作线索中的重要作品进行了陈列。B、C展厅空间呈现“蜂巢·生成第三十七回 糖:张季”个展。作为青年艺术家张季的首次个展,此次展览展示了艺术家仅一年内密集高强度状态下狂热创作的阶段性作品。两个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用“共有秩序”勾连创作中的脉络始终

据了解,刘刚的抽象创作始终是以材料的不断探索为着眼点,他作品中所选择的材料,无论是早期作品中以金属质地的建筑媒介所建构的立体画面,亦或近年来作品中之于宣纸上将带有东方色彩的水性材料和带有西方文化印记的油性材料进行共融的尝试。可以说,这些带有某种文化或社会印记的材料,正凸显了刘刚对于社会发展的敏感度。实际上,刘刚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佐证了,或者是在平行建构我们所处的世界秩序的面貌。

“共有秩序”是刘刚90年代创作中的一个系列,本次展览以此命名,试图以此勾连其创作中的脉络始终,展览由赵小丹策划,将展出至2020年10月8日。正如同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在《美丽新世界》中所描述的世界一样,人的出生、培育、长成到成为标准化的工作者,成为某种被标准预设下的产物。刘刚的作品正是以这样带有批判性的,在某种程度规定人之局限性的“√”和“×”这两个符号为起始的,尽管最初选择这一符号带有80年代艺术界特有的波普气息,但很快,刘刚就将这一符号的原初意味进行了深层次的分解,并将这一符号以骨架、笔触的形式转化为作品画面中的重要因子。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艺术家刘刚、范迪安院长、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金日龙、艺术家刘庆和等嘉宾一同观看展览

刘刚的作品是以反向日期加作品编码的方式命名,显现出一种极少掺杂感情的理性状态。作品的处理呈现为一种叠层,这次展览中的大部分作品是以宣纸为基底的纸本作品,首先是水性和油性颜料之于纸本的共融;继而是多重线形的构建,在某种程度,也是以一种平面或者印迹的形式回应了刘刚在90年代使用过的金属媒材;有色亚克力的覆层和不锈钢的边框的使用,是出于视觉角度考虑,在外界光效影响下会产生一种间离。这是将我们所处的世界进行视觉分解的后果,所有的视觉形式与物质都在为一种艺术家所试图建构的世界服务,这个世界是包含了个体与集体的记忆叠层,包含了当下快速发生的一切视觉瞬间,也包含着在工业化进程中,被不断压缩的人类生存空间。在这个不断被所谓工业文明所吞噬的世界,我们开启的是与原始自然主义相对立的逼仄的现代生活——新的洞穴一个个排列矗立,层层叠叠,形成了不断被追逐的、服从于消费和欲望的社会奇观。

艺术家刘刚向嘉宾介绍作品

展览现场

冲破“糖”的迷障 展现艺术家狂热阶段作品

“HBP XXXVII 糖:张季”展览开幕

策展人杨鉴、艺术家张季以及嘉宾冯卉在展览现场(自左至右)

张季的个展取用“糖”字为名,但英文译作Kundalini(昆达里尼),像是揪出人性的一个软肋尽情的调侃,面对糖的物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既要捅破糖的迷障又将人在面对欲望时的无可奈何作为问题抛到空中,让这只滞空之后肆意的、随机的、潜能的、虚拟的、疑惑的姿态镶嵌到画面当中,去回答人类已经反复作答但是依然充满兴致与疑惑的问题。张季的绘画也可以被视作糖看待,即使是狂暴戏谑它们看起来也是欢快的、即使是透彻的痛感也被视作一种值得的付出。张季既像是一个嗜糖者沉溺陶醉——对于创作与绘画,又像一个制糖“自私鬼”靠在绘画中不断地掩盖与彰显牟求快感与暴利,他更是一个发糖人,对于他的观众馈赠着一种难以拒绝的,让概念与情绪想要依赖的视觉容器。

该展览由蜂巢·生成项目总监杨鉴策划,将展出至2020年10月8日。

展览现场

艺术家简介:

刘刚,1965生于安徽六安,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并留校任教于油画系第四工作室,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生班。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院长。刘刚是中国最早从事纯抽象绘画创作的艺术家之一,刘刚的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的博物馆和机构收藏。

张季,1993年出生于北京,先后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和马里兰艺术学院完成本科及研究生课程。

所有评论( {{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