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文化交流渐深 或将带动经济效益
邹昱琴 王少波 |2014-07-04
收藏
ZvikaZiv
■雷竞技官方正版记者邹昱琴王少波

ZvikaZiv说道:“以色列大使馆致力于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在这方面,文化是最好的沟通媒介。因此,近年来以色列大使馆在中国开展的文化活动呈逐年增加之势。”

2014年,以色列大使馆已经在音乐、艺术、戏剧领域开展诸多重要活动,未来将会有更多活动。在今年的文化活动中,有两件非常值得一提。

一是今年3月,雅法GESHER剧团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出。ZvikaZiv介绍说,这次演出的剧本是基于一本讲诉以色列历史故事的小说。这已经是过去三年来,雅法GESHER剧院第3次来到北京演出,演出的持续成功表明了中国朋友对以色列文化的浓厚兴趣。许多人都将特拉维夫看作以色列的文化首都,这是因为特拉维夫拥有许多文化中心,如特拉维夫歌剧院、弗来德里克·曼恩礼堂音乐厅、国家剧院哈比玛剧院、卡美尔剧院,以及雅法的Gesher剧院等。

二是在Musethica音乐周上,以色列中提琴演奏家艾维列维坦和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年轻乐手们一起,在学校、社区和相关机构为残障儿童举办音乐会。这不仅仅是一个文化项目,同样是一次教育与交流,类似这样将以色列的文化和精神带给其他国家的方式并不多见。他们合作演奏了巴赫、维瓦尔第、约克鲍文和韦尼奥夫斯基等人的曲目。音乐会作为Musethica音乐周的一部分,在艾维列维坦、中山音乐堂和以色列大使馆文化教育和省际事务处的共同努力下,在5月21日~24日期间每天举行3~4场演唱会,目的是将音乐推向各类人群并提供小音乐家们现场演出的机会。据悉,此类音乐会每场不超过30分钟且为非公开形式。

在以色列将优秀的艺术家、画家、舞蹈家邀请至中国的同时,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也同样致力于此。就像中国的舞团、军乐团演员在以色列庆祝春节,以色列的艺术家也在北京的剧院和艺术展参演或参展,比如“艺术北京”、在中国美术馆进行的“齐物登观”展览等。

出生于以色列的画家MatanBenTolila主要创作大幅风景画,其作品是将现实与抽象相结合,画作的布景涵盖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现代构思,包含简单且示意性的元素。其作品《风中的纸片》、《屏-灯塔》、《巨石》均参展了2014年的“艺术北京”。

在中国美术馆进行的“齐物等观:2014年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是2008北京奥运文化项目“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艺术展、2011年“延展生命:媒体中国2011”正式以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推出之后,由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三届大型国际新媒体艺术展。该三年展系列探讨在技术时空建构的当代语境下对新型社会文化现象的认知及发展趋势,为国际前沿媒体艺术创作,论述与展示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据悉,2014年的展览展出了包括由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65位艺术家及艺术家组合创作的58件作品,其中绝大部份作品是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以色列大使馆不但在北京、上海等中国的大都市逐年增加文化交流项目的数量和频次,同时也在那些并不了解以色列的中国偏远地区加大了交流力度。ZvikaZiv欣喜地发现,“随着交流的深入,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进一步了解以色列,他们会提问一些有趣的问题、来看我们的演员,还有的人将自己的孩子送去以色列大学。总而言之,我们在各个领域都在向前发展。”

在大学层面的交流同样大步前进。今年5月底,清华大学与特拉维夫大学在以色列海滨城市特拉维夫签署《清华大学与特拉维夫大学创新中心协议》,正式启动双方联合建立的交叉创新中心,联合开展创新性研究与教育。交叉创新中心是清华大学与特拉维夫大学以中国与以色列的科技和文化为基础,发挥各自在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推动学术进步和跨学科科研创新方面的优势,合作创建的面向未来的全球科技与教育创新平台,旨在有效促进国际教育和科研创新的开展以及原创性科研成果的转化,解决地区与全球重大挑战性课题,满足世界发展的需求。中心还将面向全球聘请致力于创新研究与教育的学者和专家加盟,建立“创新生态园”,让学者与企业家联手,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前沿技术创新性研究,并将其转化为尖端科技应用成果。

ZvikaZiv认为,文化加深了彼此的沟通与了解,文化交流显示出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大使馆为此付出了诸多努力。虽然未来文化或许会刺激经济的发展,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但目前它这方面的作用仍不显著。

所有评论( {{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