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校教材 创经典与创新 融合发展 数字化
○王 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1年伊始,在国家的政策引领下,“十四五”规划教材刚刚起步。结合数字媒体、文化强国战略、文化新基建等,如何展望“十四五”,高校教材的出版之路在未来五年应该如何走、如何发展,作为编辑如何做出更多更好的精品教材,本文试图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
一、关注国家的大环境,科学环境
科技进步引领产业进化乃至社会经济重构,新冠疫情的传播、衍变将加快这一进程,全球社会经济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交往、国际格局、治理体系、产业布局、发展理念、生活方式等都将发生变化,但是变化的深度和广度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新科技”将会聚变出全新的商业模式,传统产业将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泡沫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将不断涌现,跨界竞争、无界销售、无边界聚合等可能成为产业竞争的主导。
二、强调教材的概念范畴,打破专业壁垒,扩大用户群体
随着国家提出文化新基建,以及人们越来越关注文化,非常需要普及建筑学的知识。专业文化不应该只存在于建筑学人自己,应该抱着开放的态度,把象牙塔引入大众,推广到更广大的群体。
作为专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有专业的作者群体,可以将以往的教材细化,变成一个个小的有趣的知识点,并建立关联查找功能,便于大家发散思维,获得更广阔的知识、思维和视野。在线上教材方面,可以采用低付费,让读者每天学一点容易接受的文化。
三、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材
既要凸显理性思维,又要充满人文关怀。从策划的根源上想,我们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教育的根本。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 “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这些,都要渗透在我们未来五年的教材规划内容里。
四、重点如何打造:内容为王,抓住作者,IP战略,上游资源固化
出版社的核心教材还是要继续深耕细作。要突出核心部分,挖掘、思考我们的核心优势什么,并把这部分放大。日前建工社收到上千份“十四五”规划选题,种类繁多,很多都是针对开辟的新课程而新写的教材,有我们在“十三五”规划时期中没有遇到的,这也是我们对“十四五”抱有期待,看好新型教育的一个入手点。
另外还要注意巩固上游资源,对优秀的作者更加重视、固化,这样才能使他们所写的经典教材继续发扬光大。
五、融合发展,内容上的深度思考
建工社可以利用社外平台,为教材内容附加增值服务,也可以参考“罗辑思维”、建工社的数字平台——中国建筑出版、建工书院,从免费到付费等。
教材内容要能提供文化、思想、科学、智慧、精神的东西,体现“教材,育人,未来”的理念。围绕“出版+”延长产业链,以泛教育产业链为核心,推行全品种图书融合发展,研发适应新消费需求、新零售趋势的融合产品,全面拓展知识服务的产品范畴。实现数字出版新媒体业务跨越式发展,将中国建筑出版在线打造成住建行业全程学习教育的集成服务平台。聚合、服务并固化住建领域优质内容资源供应机构和个人,提升内容资源编辑、制作、分发能力,丰富内容资源合作模式,增加内容资源衍生开发纬度,将公司打造成国内最优质的住建领域内容资源开发平台。
六、强化政策激励,鼓励原创性
激励公平合作,互补,互信,平衡利益。政策先行,学校鼓励。让教材与老师的“安全感”挂钩,进一步地说,在有了政策鼓励的前提下,学校能够有眼光、有机制地去发现和鼓励真正有学识的老师写教材,才能遴选出最优质的教材。调整作者团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编写教材的模式,学校和企业两者结合。鼓励原创性高精品的一个方法是要更加重视版权。
七、注重“十四五”规划关联产业
以纸质书为引流,以在线教育为主导,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全力拓展住建行业全领域、全层次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市场,初步形成在线教育与纸质书出版因果传导、相生互动的新业态。围绕泛教育产业链,适度向上游延伸,发起、引领、参与住建领域全国性标准制定、技能比赛、项目策划、证书颁布等活动,拓展“出版+”产业链。以产业为本,以资本为势,产融互动,在出版产业面上进行适度地横向和垂直整合,战略投资质地优良的上市出版企业,实现产业和资本层递连通,由内涵式增长向外延式增长模式转变。以内容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适度拓展在线建筑游戏市场和建筑教育多媒体实训产业,实现内容资源的聚合、裂变能力。寻找适当的地点,建立物流、仓储、智能编校排等生产基地,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下,确保生产可持续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八、编辑素质要提高
编辑的理念、素养、创新思维对教材都有本质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注意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学术和艺术两个领域都要抓,这关系到专业和审美两个方面,哪一个都不能忽视。编辑是一门艺术,我们不能把这项工作太“业务化”,要带着一点艺术性的思维,才会看得更深更远。
从管理层来讲,要注意编辑职责细化,加工编辑、策划编辑、营销编辑,将精力放在主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