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法治素养 法学专业 职业创新能力
○郑怡萍(法律出版社)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法学教材的出版,应更为优先考虑社会效益。法学教材主要服务于学生,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教材基于语言表述的精准达练,同时又弱化了法条本身过于专业性的特点,能让更多人读懂法律、理解法律,法学教材体现了其不可替代的“普法”作用。因此,法学教材编辑在某种意义上肩负法治宣传的作用,对于编辑自身素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法治素养。法学教材编辑的法治素养,不仅要求法学教材编辑与时俱进,深刻学习和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需要具有高度敏感性,在政策中寻找法学教材新的突破点,使得法学教材不仅要与时俱进,同时在某种程度达到教材种类的全面性。
试一例说明——《中小学法治教育读本》。该系列的策划是基于《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出于选题敏感度,出版分社以该规划为契机,策划中小学法治教育读本,让知法覆盖各个年龄段,“普法要从娃娃抓起”。这套图书即是编辑三大核心素养的集成:图书的策划首先体现法学教材编辑的政治敏感性及选题转换性,紧抓社会动态和政策方针;法学教材编辑扎实的法学专业素养即“专家型”编辑,在该例中体现在作者团队的选取上,该书撰稿人团队包括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等北京一线学校教师;图书表达形式及语言特点可体现编辑的职业创新能力和匠心精神。
法学专业素养。法学专业素养,即要求法学教材编辑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根据法律、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的更新,可持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在我国法治体系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之下,法学教材编辑的法学专业素养地持续提升,对于法学教材的全面、准确的普法意义大有裨益。
编辑在某种程度上应当是杂家和专业领域的专家。其业务素养不仅可体现在作者选取上,更为重要可体现在策划选题上:《监察法教程》一书体现了“新”“快”。《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是为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而制定的法律。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编辑结合社会效益考虑,并进一步考虑教材品种的丰富性,第一时间策划了《监察法教程》一书,该书定位“初阶”教材,以了解什么是“监察法”为基础,用精准达练的语言普法了何为“监察法”。该书的出版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并获得广西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职业创新能力及匠心精神。法学教材编辑不单是半成品的加工者,更是每一环节的参与者,甚至有时候是设计者、实施者;同时编辑的角色也在不断转换,深入到从选题立项到出书宣传的各个环节。工匠精神要求编辑不仅要认真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要求既有观念的创新,也要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
如《能源法总论》的策划出版,体现编辑的提前介入与深度参与:第一,教材编辑不是简单的坐等成品书稿的投喂,而是具有发现选题的敏感度。《能源法总论》是在一次能源法学年会上,中国法学能源法研究会将能源法学科建设列入2018年工作重点,编辑以此为契机策划了能源法总论、煤炭法学等一系列产品,以此填补能源法领域的教材空白。第二,在选题沟通阶段,教材编辑不是简单的向作者说“我觉得可以做一本书”,而是应当有理有据,对于选题背景有充分了解,根据编辑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撰写策划方案。第三,如选题推进顺利,此时编辑出于对法学教材严谨性的考虑,需要再次撰写出版计划和时间表。出版计划书的内容主要但不限于:编写宗旨、教材定位、编写体例及规范、编写人员、编写流程、出版保障、装帧设计、宣传推广等。同时,鉴于教材使用主要是在春秋季开学两季,因此法学教材的出版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对于作者的撰稿时间,编辑需要和作者沟通并制定时间表,积极跟进,根据稿件的情况提出专业建议。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法学教材编辑,三大核心素养缺一不可,以致综合能力的可持续提升,以期为我们国家的法学人才的培养和法治建设尽力,虽可能绵薄但必当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