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如何读中国瓷: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陶瓷精品导览》
作者:(美)李丹丽
译者:丁雨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2月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与中国北京故宫,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并列为世界五大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
美国在18世纪晚期独立后,曾一度被欧洲国家认为是文化艺术的“荒漠”。但进入19世纪后,美国人口数量增多,加之工业化、都市化进程,以及渐趋普及的文化教育,这些都点燃了公众对艺术的教育。为了摆脱美国人缺乏审美素养、艺术教养这类标签,美国的一批企业家和资本家合力资助,在波士顿、华盛顿和纽约分别建造了一座艺术博物馆,这其中又以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最。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如何读中国瓷: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陶瓷精品导览》,由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布鲁克·鲁塞尔·阿斯特专席研究员所著。全书为参观者、读者解读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跨越五千年中国历史,在材质、器型、主题方面有丰富多样性的陶瓷展品。
陶瓷在古代历史上,与丝绸一道构成了中国的对外名片。在中国国内也是最受尊崇和喜爱的艺术品品类之一。陶瓷雕塑和器皿陈设于墓葬、居室、书斋,或被用以品茶饮酒,表达祝福等意义。从唐代起,中国瓷器已经大规模出口到欧洲和非洲以及西亚等地区,而这也刺激了中国国内的窑场扩张,最终促成了明代起,景德镇成为了主导中国乃至世界陶瓷产业的瓷都。
《如何读中国瓷: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陶瓷精品导览》书中介绍的第一件藏品,是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的典型作品彩陶壶(约前2650-前2350年)。书中解读指出,该陶壶加入铁制出红色,加入铁、锰制出黑色;壶上的图案十分精准,尤其是涡纹末端的三角形转折,应当是使用了柔韧的笔刷之类的工具绘制,“团中可以看出对线条的品质和律动的关注,这后来也成为了中国书画的主要特征之一。”
书中介绍的“白瓷钵”,制于中国唐代(7世纪),是河南地区的窑场烧制的。最令人惊奇的是,与这款“白瓷钵”同时代的唐代瓷器的釉面上,采用了钴料来烧制以显现魅力的蓝色。书作者指出,唐代瓷器大量对外出口,也带动了日本、朝鲜、斯里兰卡、伊拉克、伊朗等地区纷纷致力于模仿这种广受欢迎的中国货物。
14世纪晚期,青花瓷成为了当时中国国内以及国际贸易中最受欢迎的瓷器种类。书中介绍了一款产于13世纪晚期-14世纪早期(元代)的“景德镇窑青白瓷划花缠枝莲纹玉壶春瓶”。这款春瓶展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也表现出在当时的文化审美,融合了传统汉族与蒙古族,以及中东等市场的美学风格。
这本书所选并进行解读介绍的藏品,既有中国宋瓷精品,也有元青花,明清各地名窑的代表作品——精致的罐、碗、瓶、盘,优雅的禅宗祖师达摩像,瑰丽的四季花卉瓶——可以让我国读者了解从新石器时代直到近代,我国陶瓷工匠所取得的惊人成就,对中国陶瓷发展构成一个清晰的了解。
应该指出的是,包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内,欧美许多博物馆、私人展馆所收藏的中国陶瓷精品,有相当数量是在近代因战乱、私人盗卖等因素,因而流失到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然后再汇集的。也就是说,今天的中国读者,有时不得不通过国外著名博物馆开展或是介绍图书,来重新了解本应属于中国的古代陶瓷佳品,这当然是一种不容忘却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