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知名学者陈根远、李晓国两位先生主编的《盛世重光——唐代名碑拓本撷英》经西安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书法研究史的一件大事。
《盛世重光——唐代名碑拓本撷英》一书中选择的这125种碑刻,起于628年,终于907年,可以说,整个有唐一代都贯穿了,而且把初唐、中唐以及后唐所有重要的碑刻都一网打尽。这既是对唐代碑刻的一次总结,也是对整个唐代碑刻的一次重要整理,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收录数量的最多唐代碑刻专辑。
本书为我们梳理了皇皇大唐一代的书法大家、有名碑刻,进而梳理了中国书法的演变历史。
初唐,太宗皇帝膜拜王羲之,喜欢行书,《晋祠碑》开创了行书上碑的先例;欧阳询时,森森然如武库矛戟”,清刚峭拔而又不失高华。虞世南的书法圆融遒逸,法度严谨而出之从容。褚遂良的书法“如婵娟美女,不胜罗绮”,疏瘦姿媚。三家各臻其妙,皆为开宗立派的巨匠。《九成宫醴泉铭碑》《皇甫诞碑》等都是这一埋藏的精品。到了中唐,玄宗精擅隶书,华腴丰肥。上行下效,书法就有了很大变化 。“行、楷、篆、草,适时应变,齐趋厚硕,终于新境大开,各成规矩,茂逸圆劲,而为盛唐气象”(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不仅如此,沿袭到魏晋唐初的隶书,到了唐玄宗登基之后,所立丰碑往往以隶体大书深刻。如卢藏用的《纪信碑》、梁升卿的《御史台精舍碑》、韩择木的《告华岳文》等,继续将隶书发扬光大。隶书的盛行,也导致了唐朝出现了四大隶书世家之说。
行书圣手李邕,其书法可谓是坚劲纵横,当时的官绅以及佛寺多以重金请其书碑文,本书收录的《端州石室记》《李思训碑》等都是这方面的杰作。
颜真卿的楷书,是盛唐时期的代表,其楷书端庄雄伟,行书跌宕遒劲。世称颜体。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就慨叹道:“颜鲁公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可以说,颜真卿书法的美学底蕴很合儒家思想,所以其名声,古今书史,无人能比。
到了晚唐,书法由前期的丰厚转为瘦硬,这方面,柳公权可说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传说柳公权的书法,初学王书,遍阅初唐欧、虞、禇、陆诸家,体势劲美,自成一家。在当时声誉极高。其后书家裴休书法,也是楷法遒健,比之诚恳。
由之可见,虽然本书总共收录了125种书法,但却把中国书法由隶书转为行楷、转为行草基本叙述清楚。并奠定了中国书法史上欧体、褚体、颜体、柳体等大家书法的地位。
为什么在唐朝会出现中国碑刻学上的鼎峰?
仔细翻阅这部大部头专著,不难发现这样一些线索。
首先,得益于唐朝皇帝的身体力行。唐朝皇帝大都喜欢书法,唐太宗、高宗、睿宗、武后、玄宗、肃宗、代宗莫不如此,也都善书,功力非凡。本集收录睿宗李旦《顺陵残碑》(702年)、《景云钟铭》(711年),玄宗李隆基《鄎国长公主碑》 (725年)、《龙角山庆唐观纪圣铭》(729年)、《石台孝经》(745年碑额系肃宗李亨为太子时篆书),代宗隶书题额《郭氏家庙碑》(764年)等,都是这一方面的杰作,风骨巨丽,雍容堂皇,一派皇家气象。
其次,得益于唐朝多年的长治久安。丰衣足食之后,方能有精神上的追求。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高峰。从唐太宗二十三年的贞观之治开始一直到755年唐玄宗安史之乱暴发,中间有128年的稳定发展,长安唐朝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中心。江南也成为国家重要的粮仓、米仓。经济好了,自然就会有精力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的研究和发展。
第三,得益于学校的书法普及教育。唐朝的皇帝还从制度上奠定了书学的地位,如模仿北周旧制,明确书学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而且居首。并让褚遂良负责鉴定南北朝王羲之的书法鉴定等等。这都为唐朝的书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唐朝书学的盛世,才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书法珍宝。
总之,《盛世重光——唐代名碑拓本撷英》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书法文献。它的出版,对于我们了解大唐三百年的文字书法、对于了解篆录楷行草基本定型过程中的起承转合,对于了解大唐三百年的书法精品异彩纷呈乃至登峰造极都有着重要的注解作用。
《盛世重光——唐代名碑拓本撷英》陈根远、李晓国主编/西安出版社2022年12月版/ISBN:978-7-5541-6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