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艺术、哲学的底色。从以绿色为导向的生态观到昆明宣言《生物多样性公约》,显示出我国构建绿色发展战略的高度和决心。了解、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童话故事的方式,是最为行之有效的。这套“中国大自然教育原创生态童话绘本”在帮助儿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养儿童的生态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这套绘本将生态环保知识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以优美的插图和童话故事进行生动的大自然科普教育,为学前教育和小学低年级教育提供了优秀的生态环保教育课外读物。故事中不同生物角色的言行和书末介绍的环保知识点,教给了孩子们对他人和生物的爱。这些必将在小读者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对他们的整个人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著者创作手记】
关爱地球家园 关心自然精灵
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个果实和每一粒种子都不是麻木、没有知觉的生灵,而是有灵魂的生物……当我创作生态童话故事时,我想向孩子们表达一种生态观念:万物都是平等的,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和谐相处,永久存在。
《地球的孩子》生态童话绘本的自然主题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可以给予孩子丰富的感知体验。这本书的主人公分别是一粒种子,一朵花,一个果实和一棵树,他们的故事都蕴含着亲情、友情、责任与信念,与其说它是一套生态科普童书,不如说是一堂生命教育课程,让孩子心存敬畏,在大自然的美与爱中学会播种爱,成长为一个正义、博爱、有担当、积极向上的人。
我笔下的主人公大都有我儿时的影子,他们的天性、禀赋以及脾气性格或多或少印着我的影子,尤其是他们对待世界、人生和他人的态度,清晰地存留着我成长的痕迹。我试图将影响了我几十年的、在童年时代形成的对待人生的看法、梦想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等种种观念,编织在我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坦诚地表达给孩子们,以期感动他们,启发他们,影响他们,希望引导他们积极地面对生活。
大爱和真、善、美永远都应该是人一生追寻的。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懂得,自己付出的爱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大自然精灵。还希望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爱给他人带来的改善对于这个世界是多么可贵。
我的愿望是让更多的孩子能够阅读到这些绿色童话故事,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真实环境和我们面临的生态危机。真诚地希望孩于们为了美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爱心,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惜每一棵花草树木,每一个动物朋友,做到不过度消费……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给孩子带来生活的激情和向往真善美的动力,在他们内心留下纯洁和良善,也留下一点儿“做美梦”的空间。如今,《地球的孩子》绿色童话上市了,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葫芦籽、杜鹃花小精灵、橡子飞飞和竹竿棒棒的世界,去领略自然之爱,生命之美吧!
英娃,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三届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
我国生态儿童文学领域的开拓者,其童话被称作“绿色童话”。
善于将童话故事与环保理念、成长教育结合起来,倡导“有爱就有希望”。
曾主编环保杂志《环境教育》,在环保领域工作多年。作品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书目,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曾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
【插画师创作手记】
愿爱的一切生生不息
我画葫芦,研发葫芦艺术课程,喜欢葫芦园,也种葫芦,和英娃老师也是因葫芦结缘。
《葫芦籽哪里来》,这是一个关于爱与给予的故事,神奇的葫芦籽孕育无尽的梦想与力量!我所描绘的是在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通过发生在主人公云儿身上的感人的经历,呈现人们返回生命之始,灵性之初,澄净心灵的一段旅程。探讨人类与自然,物欲与享乐;生命的本真——人与万物关照和谐之乐。这也正是古人所言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一直着迷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她自古至今生生不息的传承,与人们的生命生活血脉相连,中国传统艺术中所蕴含的意象之美,及对于自然的敬畏,都深深打动着我,那是一代又一代透过心灵的领会,一种气质与情感的沉淀。我希望我笔下的人物,是一种有着心灵传承能从内心发出光来的形象,让看到他们的人能感受到涌入内心的力量与慰藉。这也是我塑造云儿、鹿妈妈等形象的初衷。
可以说,整个绘本的绘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与美感,把中国传统的葫芦文化,做了新的呈现和表达。在绘制主要人物造型和葫芦等形象时,我借鉴了敦煌壁画中鹿王本生故事里的形象与藤蔓纹饰等的象征和表达,同时又进行了造型的提炼与变化,形成新的形象,崇尚自然,追求生命的真谛,以触发人们心中美的种子。
愿爱的一切生生不息。希望看到作品的你能得到“葫芦籽哪里来”的答案。
裘昀,清华附中美术教师 青年画家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作品《浮光》入选首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新锐作品展,多幅作品先后参加“梦深处”画展,“不存在的真实”画展、“梦游记”五人展以及“灵心魅色”联展等,作品《物魅之惑》组画获中央美术学院“足迹·青春”主题作品展一等奖。曾获北京市金帆书画院教学成果展一等奖。为图书《与生命相约》《你,可以爱》《一心走路》《爱的正念》等绘制插图百余幅。
【插画师创作手记】
走进孩子的内心与童真对话
初次看到这套绘本的故事,作品以大自然生动的动物故事讲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个性并深入浅出的穿插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精心编织的奇幻故事讲述现实生活中动物与生态的关系。通过动物昆虫的视角让读者体会人生中的陪伴与离别。这种温暖与历险相互交织的复杂情感,我希望通过笔下的画面去表达,去直抵人心。
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比如在《一颗想飞的橡子》中,我将“飞飞”设计为胖嘟嘟的可爱形象,以吸引小朋友的阅读兴趣。而他勇敢,热情,温暖的朋友们也按照各自的性格和经历,赋予其独一无一的设计形象。其中激荡起伏的探险故事,在绘画时则采用不同视角与构图,空间与时间的变换,讲述友情与理想的故事。故事中的蜘蛛是一个探险家,而现实中的蜘蛛往往让人害怕。在形象设计时,我选择从他的探险家身份去构建这个角色,着重表现它的表情,色彩也从蜘蛛令人恐惧的黑色转变成象征勇敢自信的蓝色。而探险家的必备行头旅行背包,则是站在蜘蛛的角度考虑制作背包的最佳材料——树叶。于是背着自制的树叶旅行背包的自信勇敢的蜘蛛旅行家形象就这样呈现出来了。
在《竹竿棒棒历险记》中则是加入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的碰撞,主人公也在历险中得到成长与自由。竹竿的故事穿插了竹林、旷野、人类世界等很多个不同的场景地点,在镜头的选择上,会在近景、中景、远景的选择和表现角度上一度非常纠结,最早的初稿是按照故事的基本走向做了场景设计,这一版本对故事的表达感觉不是很满意。与英娃老师和编辑的讨论中,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和在每个场景下表达的情绪,在此之后,对场景构建的选择更加明确了,通过修改到了最终的版本。
《杜鹃花的心愿》的杜鹃精灵是我脑中一直以来花仙子形象的体现,裙子也是考虑到小精灵生于杜鹃花,随即考虑用杜鹃花瓣制成粉色的小裙子。小杜鹃的性格单纯可爱活泼,因此赋予她大大灵动的眼睛和灵活飞行的透明羽翼。所有的一切都取自于大自然。
儿童绘本创作不仅是一次对设计思维与绘画技能的磨炼,更是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与童真对话的过程。在磨炼艺术技艺的同时,加强对自然的感知力与理解力,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让儿童绘本真正成为儿童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窗口与桥梁。
李萍,职业插画师 深圳市插画协会SIA专业会员
已为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西藏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华恐龙园/大英博物馆等策划设计雷竞技app手机官网衍生品。其作品沿袭传统审美与法则,根植于中国古典美学与新浪潮艺术的融合,打造出独树一帜的绚丽视觉画面,为新生代艺术传承和创造的代表。
【编辑创作手记】
值得珍惜的“遗憾”
《中国大自然教育原创生态童话绘本 地球的孩子》终于出版了,三年磨一剑。从最初“一颗小小的葫芦籽”变成如此这般可爱且挺括的绘本,不禁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应该都融于这每一册、每一页里了吧。
三年来,这个小小的主创团队,因项目而结识,历经编加、定稿、草图、上色、设计、文案、一遍遍地修改……友谊的小船一路驶来,平稳而充实,情亦渐浓……因特别爱听英娃家养的蝈蝈声,有时为推敲故事中的一个词儿,便给她致电,英娃从不嫌烦;裘昀不仅画葫芦,也在中学教学生制作各类葫芦创意艺术作品,如葫芦烙画、彩绘、押花、金丝镶嵌、针雕等,听说家里也种了很多葫芦,真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葫芦文化发烧友;李萍是个95后职业插画师,有着与年龄不符的艺术领悟力。机缘巧合,她担纲这套绘本的主要创作部分,期间,不但超水平完成了绘本插画,还转辗至羊城成立了工作室,创办自己的艺术品牌。
绘本的主题为生态,力求用童话的形式,告诉我们如何对待一棵树、一根草、一滴水和一个动物。如果失去了森林、草原、动物和河流,人类将面临怎样的危机和怎样的孤独,这都是绘本希望每个人都认真思考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态,里面还有成长主题,有生命教育、美育教育。通过故事讲述,小读者们会明白很多道理,比如“爱和种子一样,需要传播”“只有爱和奉献,才有希望”“合作才有力量”“陪伴最重要”“理想是闯出来的”,等等。也只有故事才能将这些道理更好地传达出来,流进孩子们的心里去。
这四个故事皆由生态儿童文学领域的资深作家英娃创作。之所以看中她的作品,是因为每个故事既简单而又深刻,文字中有一种安静的力量。她的叙述不慌不忙,初看不觉得什么,再读才领会其故事的架构、情节的起承转合、角色的刻画,每一个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不愧是讲故事的高手。特别是《葫芦籽哪里来》,是作者当时刚创作的,也是她在创作状态极好的时候完成的心仪作品,非常建议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多读,学习作者是如何创作故事的。
将绘本捧在手心,单单是封面,其肉眼可见的好品质,就一定会吸引孩子。只要静静地去读,还可以读出四季的味道。《葫芦籽哪里来》清新淡雅的中国风,如春天里的一抹绿,《杜鹃花的心愿》浓艳奔放的色彩中弥漫着仲夏诱人的芬芳,《一颗想飞的橡子》在橙黄渲染的秋天成熟了,《竹竿棒棒历险记》里干净的笔触和流畅的线条犹如冬日里的暖阳令人舒爽。四本不同的主色调分别对应了春夏秋冬,随着四季的轮转,给到读者不同的享受。
将近三年的打磨,它凝聚了许多人的努力和智慧。它的每一分美好,需要读者去发现、去检验。对编者而言,更在意的还是那些“遗憾”之处。
这套绘本的主角分别是葫芦,橡子、杜鹃花、竹子,其中葫芦、竹子都浸润着中国文化丰富的象征意义。当时在策划之初,并未考虑到分别撷取一个代表我国传统文化寓意的植物或动物来创作文本,比如梅兰竹菊,松、石榴等,想必那样的话,应该会更完美吧。
每册绘本的末页都附有科普知识内容,比如“大自然小百科”,增加了意象解读、知识卡片、科普问答等板块内容,初衷是将知识链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由于科普知识的加入,阅读功能是增加了,但明显削弱了绘本的结构完整性。童话绘本理应做得更纯粹一些。
两位插画师的创作,异彩纷呈,绘画风格不一,却无法体现出一套绘本在原创设计上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为此只能在版式设计上多花一些心思,尽可能地把每本的特色都突显出来。
在纸张的选择方面,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当时考虑到保护孩子的视力需要,采用了色调较为黄色的纯质纸。但是纸张着墨以后,层次感虽然有了,色彩却变得尤为浓郁而厚重,损失了一些画面轻盈和透明的质感。
书中还有一个小小的“bug”值得一提,它是印厂师傅在胶订的时候发现的。由于锁线胶订工艺,书页每一帖之间胶连的地方会粘合得多一些,这样造成某些对页无法完全摊开,从而影响画面呈现。恰巧其中就有一个对开页,一个猫咪漂亮的绿眼珠子就卡在中缝的位置,因而被完全遮挡了。为此印厂特别重视,立即叫停胶订工序,及时通知责编,在确认没有造成更多负面影响的情况之下,才恢复正常装订。对于这种情况,在印厂工作10多年的陈师傅说很少遇到,遇到了就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提醒。未来要规避这种问题,完美解决方案有两个,其一是让插画师在创作对页画幅作品时,将关键性主图避开中缝位置;方案二是如果中缝位置的图案无法移动,可将靠近中缝的图案各向切口方向预留出3毫米空白,这样处理后就不会出现因胶粘影响图像展开效果的现象发生。
不少人说出版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此自我加勉可以,但自知的这些“遗憾”未来还是要尽力补上。
做原创不易,先守心、守弱,再曰强。故事喂大的孩子,热爱自然的孩子,内心充盈,也总是充满阳光,这是坚持、用心出版这套书的初衷,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和大人都爱上《地球的孩子》,都能意识到,把自己还给自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黎思玮,中国农业出版社少儿文教出版分社资深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