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S,即内在家庭系统疗法(Internal Family Systems),旨在通过理顺人们内在人格中的子人格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破解人们内在冲突的办法。
每个人显然都知道如何自我欣赏,只是很多情况下会因为自我嫌弃、厌恶而拒绝启用这方面的机制,我们有时是如此讨厌自己值得讨厌的部分啊,并因此自责、愧疚、焦虑,久久难以释怀。
IFS疗法采用的是多元心灵范式,也就是发掘子人格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将这种机制界定为我们与他人人际交往、互动的基础。通常,IFS会将治疗对象、受助者的人格划分出三个子人格(部分):
首先,就是被放逐者。被放逐者指的是人们童年时期的情感、信念、感觉和行为,曾经被羞辱、抛弃、虐待或忽视。这部分的子人格会被“保护者”子人格压制,以免陷入情感痛苦而导致内心崩溃,并为此消耗大量的内心能量。
其次,保护者。保护者专注于理性意义上有益于我们人生的很多事项,比如工作、学习、家务、实现内心稳定。为了实现这方面目标,如前述,保护者会压制被放逐者,采用各种看起来冷酷无情的策略,竭尽所能去追求目标。
第三,消防员。如果保护者压制被放逐者的努力失败,激活大量不堪的记忆和痛苦感受,即将导致情绪崩溃,这种时候,我们内心中的“消防员”会非常凶猛地采取令保护者痛恨的极端措施,包括酗酒、沉溺药物、暴饮暴食、过度购物、自伤甚至其他。
明晰这三个子人格之间的角力,我们应该就可以大致了解为什么我们有时为了避免悲伤、痛苦等记忆和情绪,会消耗大量的内心能量,所以出现了一种看上去有些奇怪的现象:明明什么都没做,但自己疲惫不堪。我们也能够明了为什么在一个孩子面临挫折的时候,如果父母不断说教、责骂以及采取其他否定方式来“鞭策”,往往不但不能收到成效,而且还会令孩子内心中的“保护者”机制(子人格)陷入巨大挫败,后者内心中的“消防员”机制(子人格)就可能以极端措施来遏制内心崩溃。
我们看到的这本《IFS技能实践手册》,作者之一就是IFS疗法的创始人理查德·C.施瓦茨,另两位作者分别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前住院医师弗兰克·G.安德森,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助理教授玛莎·斯威齐。这本书比较清楚地介绍了IFS疗法的基本概念,通过数十个临床案例解析了如何采用该疗法,从神经科学的角度阐释了IFS各个步骤对大脑的影响。这本书是寻求提升专业技能的IFS治疗师、咨询师、教练的必备手册,同时也能够切实帮助寻求个人成长和疗愈的读者,以及通过自学IFS来帮助他人的教师、医生、家长。
书名:《IFS技能实践手册》
作者:(美)弗兰克·G.安德森、玛莎·斯威齐、理查德·C.施瓦茨
译者:师建珍、吴伊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