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数字化产品真正的短板问题为什么依然没有解决?
李欣利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业务总监 |2021-04-15
收藏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大环境倡导融合发展,以及“互联网+”思维、产品思维、用户思维在行业内不断普及,出版社的数字化产品呈现出爆发趋势,编辑转型产品经理也成了一时的潮流,但是不管编辑们如何提升,最多就走到画原型这一步。编辑,尤其责任编辑,本来承担的就是具备产品经理性质的工作,因此编辑转型产品经理,本质上只是学会了一个画原型的工具,作用是将数字产品的构思画出,以便于能和开发人员在同一语境下进行沟通,解决的只是产品沟通问题,但依然没有解决出版社的技术短板问题,更不用说运营所需要的技术持续支持了。

通过对阅门户的数字产品自动生成技术的探究和实践,作者认为数字产品自动生成技术从理论上对出版社的业务模式产生正向的影响,可以实现常规知识、内容、信息形态的数字产品的快速、批量生成,使出版社摆脱对技术厂商的依赖,建立自有数字内容的专卖店,对内容提供高强度的版权保护和传播保护,加强和读者的直接联系,快速开展存量及新内容资源的运营等。

产品自动生成技术对出版有多重要?

数字产品自动生成技术是一种高度灵活的产品开发技术,通过将产品各种丰富的功能在底层进行模块化、产品化开发,可以实现产品开发过程的标准化、流程化、服务化,达到产品一键自动生成的目的,先进的产品自动生成技术可以实现安卓、苹果、微信、PC等多端产品版本的同时生成,具备一键自动生成、易上手、无需操作人员具备编程知识等特点。笔者认为产品自动生成技术从理论上讲,可以改进甚至创新出版社的业务模式,只要出版社同时配合产品思想的解放和机制的创新,将会激励和加速这一过程,因为数字产品自动生成技术对于出版社的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行业外部环境变化。在政策导向方面,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在市场趋势方面,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令人难以想象的变化,需要提前谋求出版社在移动端数字产品战略上的布局。

其次是来自出版社内部的自身需求。在没有数字产品自动生成技术之前,出版社一般是以项目技术外包的方式委托技术公司进行开发工作,由出版社提供项目需求,技术公司按照需求进行外包开发,按照项目复杂程度,一般开发周期半年到三年时间不等,有时甚至时间更长,技术厂商交付了项目平台后,由出版社进行组织、生产、上传内容、测试数据等工作,等出版社真正开始产品推广,至少也得数月之后,等到第一个用户开始使用产品的时候,出版社才知道之前项目的需求有多少是真需求,有多少是伪需求,有多少是能给用户带来真实的价值的,但是这个时候出版社为试错已经付出了资金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甚至于市场上竞争格局和用户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此时根据用户真实需求进行项目变更和开发需求追加的时候,还会面临新的成本,因为之前的项目完全是按照出版社需求开发的,并且验收完毕。在这种情况下,具备一键自动生成、无需程序人员介入的产品自动生成技术可以作为一个性价比较好的技术实现备选路径。

对比一下国内外现有数字产品自动生成技术

现如今,国内外自动生成移动端数字产品制作的工具、平台、系统比较多,这让许多不懂编程的人,也可以轻松自建出自己想要的移动端产品。这些工具、平台、系统的共同特点都是弱化了编程部分,借助工具中提供的各类功能模块进行移动产品开发,使得生成的开品实用性较强。

Phonegap

Phonegap是一款开源的APP开发框架,让开发者使用HTML、Javascript、CSS等Web 语言开发跨平台的移动应用程序。原本由Nitobi公司开发,现在由Adobe拥有。

它需要特定平台提供的附加软件,例如iPhone的IOS SDK,Android的Android SDK等,也可以和DW5.5及以上版本配套开发。使用PhoneGap只比为每个平台分别建立应用程序好一点点,因为虽然基本代码是一样的,但是仍然需要为每个平台分别编译应用程序。

QQ截图20210415135430.jpg

Appmakr

Appmakr是国外最流行的DIY移动应用开发工具,目前支持iOS、Android和Windows Phone等系统。Appmakr可以让用户无需编程就能创见iOS和Android应用。此外,Appmakr还能将网站连接到应用程序、支持HTML5、推送通知和广告支持。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开发许可,将应用程序发布到所属的应用商店中进行推广。

QQ截图20210415135437.jpg

AppMachine

AppMachine是一款跨平台的快速开发工具,目前支持iOS和Android两大主流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修改AppMachine所提供的20种应用设计模板来进行App设计。这样一来,没有编程经验的用户也可以通过使用AppMachine来创建App。另外用户也可以自己DIY,添加包括新闻、LBS、社交媒体、拍照、摄像等多个集成内容。除了提供模板,AppMachine也支持自定义。

QQ截图20210415135445.jpg

简网APP工场

简网APP工场是国内APP快速生产服务的代表。简网的App生成步骤只需3步,分别是填写概括、上传素材、设定风格,然后生成APP,因此APP能够支持的功能模块高度聚焦,号称三分钟免费制作一款个人或者媒体、论坛等以内容运营为主的APP。支持iOS和Android系统,创建后可立即下载到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简网提供的后台,在自己的APP里发原创内容;互联网上发现的感兴趣文章、图片、视频,商品也可以通过“发布到应用”工具,一键轻松转到应用中去。此外,还自带社区功能,支持用户投稿。

QQ截图20210415134823.jpg

SiteApp

PC端网站转移动App产品以国内的百度SiteApp为代表,该产品可以把网站转换成移动App,以方便用户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访问网站内容而不用输入网址调用浏览器。他们的App生成只需4步,分别是添加站点、定制效果、验证权限、全局设置。

QQ截图20210415134840.jpg

整体看来,该类移动产品自动生成技术主要具有以下缺憾:一,面向个人TOC场景较多,面向企业的TOB场景较少,不能很好的做到内部资源的复用和机构组织的权限管理,并非企业级的移动产品自动生成平台和工具;二,面向出版生态场景较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出版的使用场景,更多是面向一般的音视频及图文信息的雷竞技app在哪里下载类内容消费需求,以及现有网站自动转APP的生产需求,不能形成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内容产品和知识服务产品;三,制作出的产品集中于APP形态的产品,没有和微信、微网站等形成产品矩阵;四,有些产品只是弱化了编程部分,尤其是部分复杂的APP,还是需要一些编程技术,例如WEB编程技术等要求,不适合编程零基础的编辑和产品人员使用。

阅门户在产品自动生成技术上做了哪些尝试?

在所有的产品自动生成技术商中,阅门户云服务平台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家。阅门户诞生于中国西安,一直致力于数字产品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和研发,在中国市场推广之前,其日本市场的版本ACTIBOOK,已经获得了日本第一的市场占有率,大约有4000多家客户,其中1000多家日本较大的出版社正在使用ACTIBOOK作为自己的电子出版与发行平台,包括纪伊国屋、小学馆、NHK出版社、德间书店、角川书店等,另外还有2000多大型企业公司使用ACTIBOOK建设自己的知识与内容服务平台,包括东芝、日立、优衣库,日本三大国有银行和三大运营商等,至今为止,ACTIBOOK在日本市场积累了十年的技术经验和市场经验。2014年起,阅门户平台上线,开始服务于国内出版社,目前有100多家出版社、印刷厂、培训机构在使用阅门户的一键式移动产品自动生成技术。

阅门户一站式融合出版云服务平台,采用功能模块拼装组合的方式进行移动产品研发,开发人员可以由专业的技术团队转变为一般的编辑、排版人员或者实习生,平台无技术门槛,简单易操作,学习难度小于原型工具Axure 。在产品思路清晰,内容准备完善的情况下,操作熟练的编辑人员一天就可以完成一个APP产品或者微信产品1.0版本的开发,制作出自己的“门户级”移动端产品。

目前平台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的各种功能模块,可以以拼装的方式按需组合,为终端用户提供图书增值、知识付费、听书、在线阅读、视频、课程、付费问答、题库测评、知识条目服务、数据库服务、电子商务、O2O阅读活动等多种场景化服务,一键生成的产品形态涵盖原生态APP(安卓&苹果)、WEB、微信(H5)等多种移动终端,生成的产品均呈现出版社自有品牌,并可以申请出版社软件著作权。

企业级服务是阅门户提供的产品自动生成技术服务的另一个特色。所谓企业级服务,首先解决的是出版机构的资源复用问题,一次资源上传,可以根据用户场景不断的组装新的产品;其次是为出版机构提供的账号具有分角色管理功能,以适合组织内不同人员职能的划分;第三,一个企业级的账户并非只能开设一个店铺,在理论上可以根据出版机构内部组织不同和用户需求不同,开设无数个店铺,满足一个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编辑室、不同出版业务方向、为不同用户群体服务的问题;第四,企业级具有统一的品牌、用户运营、支付管理设置接口,设置之后,可以对前端产品的品牌、用户、线上收入进行统一管理。

产品自动生成技术重塑出版业务场景

产品自动生成技术通过技术赋能的方式,实现了内容和技术两项基本能力在编辑角色上的深度融合,打通了编辑身上的内容和技术的任督二脉,开阔了编辑的产品思路,并具备了基础的技术开发能力,只要编辑在业务过程中勤于练习和实践,出版社可以形成以编辑小团队为业务前端的单兵作战系统,而出版社为多个业务小单元提供中台支持能力,按需满足多个业务场景下的技术需求。

笔者所在单位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接触并试用阅门户的数字产品自动生成技术,目前由数字出版部门编辑为主导,批量生产移动端产品,涉及的工作包括:编辑纸电同步需求支持、外部移动端产品项目承接制作、数字产品增值服务及主动策划、作者融合出版服务等。结合笔者的实践和体会,通过该技术几乎可以重塑出版业务的所有产品化场景和运营场景。

纸电同步

纸电同步是出版社越来越普及的一个场景,在发行纸书的时候同步发行电子版本,分别独立定价。纸电同步一方面可以满足用户对于同一内容不同体验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市场上可以形成对实体书销售的补充,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子书和用户建立联系,获取用户数据,形成互动。纸电同步场景适合大众、学术、教育等各个领域,基于场景可以延伸的特点,纸电同步还可以延伸出以下场景,例如:编辑建立出版社自己的电子书专卖店(自有品牌书城),编辑将断版、绝版、其他不再加印的图书电子版汇集成绝版书库,编辑自动生成可以随身携带的电子样书库等,还有在书号和纸价等资源紧张的时候,编辑可以先自行制作一个电子书版本,用于市场调研和用户试读,并收集用户数据用于更新产品等。

纸电同步不是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的同时发布,而是两个完整产品化的产品版本的发布,所谓的产品化对于电子文档而言,包括了内容版权加密、传播保护、运营数据埋点、支付交易支持(电子商务)等技术型工作,在产品自动生成技术出现之前,编辑不具备自主实现纸电同步的能力,一般是由技术公司介入外包开发,或者和大运营平台进行合作,编辑负责授权和上传内容,形成产品后发布。通过产品自动生成技术,PDF和EPUB格式的电子文档可以上传后自动完成版权保护,之后可以一键完成电子书的产品化,形成单书、合集、书城等多种形态移动产品,支持纸电同步产品化。

图书增值

图书增值服务一般是以图书产品为核心载体,通过各种技术、资源、活动等手段,为图书产品本身增加市场竞争力,最终促进图书的销售。增值的一大特点是增值服务一般是免费的,通过图书的销售实现增值服务的价值,但实际上图书配套的增值服务一般都具有较高成本,如果不能给图书带来明显的销售增量,就会增加图书产品的整体成本负担,一边是较高的成本,一边是市场效果的不确定性,导致大多数图书的增值服务做的不痛不痒,事实上,很多图书的增值服务也仅仅是在图书购买的时候读者多了一个购买的理由和产品卖点,并没有很好的激活增值服务的价值。

产品自动生成技术对于图书增值服务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性,一方面可以技术赋能编辑,实现由编辑一键生成图书配套音频移动产品、编辑制作出图书配套的练习和题库服务、编辑一键制作视频教程移动产品,编辑制作点读绘本产品等多种增值场景,在这些工作中,编辑发挥的是内容能力和策划能力,涉及到技术实现的,可以通过产品自动生成技术一键完成;另一方面,在降低了技术成本和时间成本后,编辑可以自行、或者通过排版公司、实习生等为核心图书产品快速制作图书配套增值服务,因为核心的图书产品在解决了成本问题后是无论如何加强都不为过的,而且可以快速形成出版社自有品牌的APP或微信等移动产品矩阵。

作者服务

作者服务是出版社的一项核心业务,早期出版社的作者服务集中在为作者提供图书出版服务,而当下随着知识服务和知识付费的兴起,作者成为各个出版社最为宝贵的资源,而出版社为作者服务的场景也越来越丰富,从对图书产品的运营,到对作者知识资源的运营,再到作者个人品牌背后流量的运营,作者和出版社之间的关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其背后的逻辑始终没有变,就是在新的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下,如何持续向作者提供更加有价值的服务,服务场景包括:为作者提供个人知识专栏移动产品,方便作者提供知识服务;为作者制作个人专辑或者著作的合集移动产品;为作者定制自媒体产品的服务;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提供服务;为作者品牌背后的流量变现提供服务等。

为作者提供服务并不是服务于某一个单个的个体,而是一个重要的群体,产品自动生成技术最大的魅力之一,是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简洁的操作,较短的周期,快速形成规模。为作者服务也不例外,通过产品自动生成技术可以为作者群体快速、稳定、批量的提供服务。例如,编辑可以为作者提供出版服务的同时,一键生成作者的个人知识门户移动产品,也可以集中为出版社某一领域的部分知名作者快速建立产品矩阵,还可以为作者一键定制个人的渠道专卖店,在为作者提供内容价值回报的同时,提供作者个人流量的渠道价值回报。

项目承接

一直以来,企业、机构、政府,始终都是出版社的重要合作伙伴,甚至部分专业类出版社和部委社还承担着所在系统内的知识、内容、信息项目的建设任务,因此B端服务也是出版社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B端一直存在一个庞大但是边界模糊的市场——面向企业的知识服务,这个概念在企业内一直和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混淆在一起,因此在业务归属上一直属于企业的信息化部门负责,但信息化部门所面对的信息化技术厂商大多只能提供知识管理系统,无法提供知识服务内容,目前已经有技术厂商将行业培训课程资源整合到企业的内训系统或者知识管理系统中,作为知识服务提供给企业,这是一项有战略意义的业务。

产品自动生成技术可以赋能出版社,获得更多B端市场项目机会,不仅可以承担以知识和内容为主体的项目,还可以承担具有内容与技术融合特点的项目。总体来说,被产品自动生成技术武装的出版社,可以面向机构、组织、企业承担两种场景的企业级知识服务项目:一种是面向企业内部的知识服务,针对企业垂直领域的专业化知识服务需求,可以整合出版社现有的数字图书资源、数据库资源、作者、专家的课程培训资源,结合企业自己内部在业务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知识和内容资源,为企业一键定制自有的知识服务移动平台,可满足内部员工培训、一线销售工具等需求;另一种是可以面向企业的外部用户,帮助企业在为最终用户提供产品服务的同时,可以提供“产品+知识”、“产品+故事”、“产品+内容”等服务,帮助企业增加产品的特色竞争力。

产品自动生成技术目前有哪些问题?

产品自动生成技术确实是最近几年能够让出版社眼前一亮的新技术,该技术发展到当前阶段,已经能够成熟、稳定的实现丰富功能的模块化开发和组合,能够助力编辑按需实现数字产品自由拼装并运营,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不能支持内容生产场景。一方面,尽管产品自动生成技术可以改善和重塑出版业务的部分业务场景,但是由于产品自动生成技术的自身特点,使这些场景主要集中在产品再加工、产品生成和产品运营场景,很少切入到内容的生产流程中;另一方面出版社最近这些年确实已经有了丰富的内容生产工具、系统、平台可供选择,对内容生产流程的支持,不是大多数产品自动生成技术厂商的技术研发方向。

问题二,不能支持流程型产品的自动生成。产品自动生成技术目前阶段只支持资源型产品,如知识服务、内容服务、信息服务等APP版或者微信版产品,都可以一键快速生成,能够满足数字阅读、听书、培训、课程、测评、图书增值服务等资源型产品需求,但不支持ERP、三审三校、OA审批、EHR管理等流程型产品的需求,也就是说产品自动生成技术目前还不能实现出版社内部流程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支持。

问题三,自动生成产品可供选择的皮肤模板较少。尽管自动生成之后的产品一般会有标准版本的产品皮肤,但在当前阶段,皮肤模板配套服务还不完善,在面向不同内容、不同风格需求的读者的时候,还不能提供丰富的产品皮肤供出版社选择,但是一般情况下,技术服务商会为出版社提供产品皮肤模板的设计参数。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通过协调社内美工或者产品美工外包参与产品生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美术功底的编辑确实能够比一般编辑做出更加美观的产品展现。

产品自动生成技术与出版业务模式将长期互促

从理论层面上看,产品自动生成技术为出版社降低技术开发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产品持续运营、建立紧密的读者联系等,均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技术实现途径,已经满足了出版社的需求,但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看,产品自动生成技术和会和出版社的业务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互促发展,这是由于该技术服务的技术特点和服务模式决定的。

在技术特点方面,产品自动生成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实现途径,吸引了不少出版社的关注,由于该技术是面向产品生成和产品运营场景服务的,读者的需求会不断变化,出版社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根据读者需求不断进化,因此技术服务必须面向出版社的运营场景,不断的收集、优化、解决出版社在各自服务读者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需求,这就要求产品自动生成技术必须长期不断迭代下去。

在服务模式方面,作为面向运营快速迭代的技术服务,几乎每周都会有新的服务版本发布,每次版本迭代也都会有大量的服务稳定性、可靠性测试,这种快速、密集的迭代方式,使产品自动生成技术很难以独立项目的模式部署于出版社,这样的服务迭代方式,也只有与云服务模式结合,才能持续快速的为出版社提供有价值的技术服务,因此产品自动生成技术服务商基本是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行业服务,并会和出版社一直呈现互促发展状态。

结语

纵观近二十年来出版行业的内容和技术的融合发展过程,每一次的技术的进步,都可能会为行业带来思想的启迪、产品的升级、模式的创新,对于长期存在技术短板的出版社来讲,产品自动生成技术是一种务实的后发优势,可以为出版社进行技术赋能,以产品和服务的一键生成为依托,快速布局出版社的品牌战略、产品战略、流量战略、用户数据战略,为出版社的转型升级带来更令人期待的前景。但是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并不仅仅是技术的转型升级,更是认知思维的转型升级,是机制改革的转型升级,因此出版社在将产品自动生成技术作为出版社数字产品服务的解决途径之一的时候,更需要理性的看待品自动生成技术,避免技术决定论,只有出版社、编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总结,并配合产品思想的解放和机制的创新,才能发挥出产品自动生成技术的最大价值。

所有评论( {{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