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出版强国建设新征程
——2021年中国出版业机遇与挑战
柳斌杰 |2021-04-06
收藏

■柳斌杰(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今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实现百年梦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年。承前,就是承担起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使命;启后,就是开启第二个百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继往,就是继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事业;开来,就是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这对于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启智增慧、资政育人的出版业来说,“十四五”规划和十五年建成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无疑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所以,精心做好今年的出版工作,对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推进高质量的全民阅读、对于建设出版强国,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抓住机遇谋发展

今年中国出版的重大机遇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建党百年的主题出版成为今年出版的重中之重。中央有关部门已多次对今年主题出版作了部署,其规模之大、要求之高、支持力度之大,都是空前的。各出版机构可以围绕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打造更多历史的、现实的、印刷的、数字的、声像的、智能的多业态、多形态出版精品力作,全面记录和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荣历史、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创伟业新成就、中国人民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发展变化的新风貌、抗疫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形象,奋斗“十四五”、求变开新局、迈上新征程的新举措的经典作品。据调查,疫情以来科学、理性、纪实文学出版市场持续上升18个月,说明真正的读书人、专家学者在读书了,这是高水平出版的新方向。

二是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活动,为出版提供历史领域深耕细作的主战场。随着全党全国人民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四史”方面的书需求量猛增,社会各界、大学、中学、小学,各类读者需要的历史故事、历史读本,必然会造成历史类书籍出版的新热点。

三是高质量的全民阅读,创造了出版的广阔市场。党和国家在推进全民阅读方面,已经出台了许多新举措,中宣部专门召开了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财政部加大了全民阅读支持力度,疫情后的群众更加重视读书求知。这一切必将使全民阅读这个文化建设基础工程全面提升,增加社会对出版总供给的需求。

四是国际的复杂斗争,使广大干部群众逐渐地节制浮华、回归理性,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各种文明的比较认识、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及科学技术创新之作需求上升。理论、学术、科学、文学方面的出版,已经纳入主题出版重要规划,也是有广泛国内外读者基础的出版品,在新业态出版发展中也是增长点。

五是教育体制的改革,把读书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各类学校的读书目录显著增加,使中国回归书香传统,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科学技术创新,需要大量先进技术资料,新职业培养需要新的教材。这些“功利性”读书也是出版产品的市场基础,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六是文艺作品的出版和网络出版凝神聚气、振奋精神,注入新时代构建发展新格局的知识和文化力量。抗疫斗争加速了传播新业态服务的创造和创新。从全球范围看,已经有30多种新形式受到读者的欢迎,例如,在线阅读、网络荐书、平台推书、直播带书、编辑说书、读书竞赛、远程学术交流、知识服务包……大大开拓了读书空间和读书市场。出版业服务发展是可大有作为的方面。

积极应对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指出,面对两个百年的交汇点,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特别是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类近百年未有的新冠疫情,带来了极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要以开拓创新和实干的精神,把自己的事干好,科学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风险。面对这种大环境、大气候,出版业也同样存在各方面的挑战。据我所了解,出版行业内也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大家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去应对、去解决。

第一,全球百年之大变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使其面临经济危机、制度危机、社会危机和价值观的危机,已经无法调和国内的矛盾。为此,就千方百计地破坏二战以来形成的全球相对稳定的治理体系,打压中国等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特别是惧怕一个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从遏制、打压直至公开对抗、制裁,到了疯狂的程度。这种局面加剧了文明的冲突、文化的对抗和舆论的尖锐斗争。加上西方势力的紧跟,对中国新闻出版国际合作、交流、发展带来极大阻力;国际市场、进出口交易、版权贸易,新闻出版机构的正常合作、人员交流、技术平台的共享,都出现了新的问题。要传播中国文化,提升我们的影响力,更多地要转到科学领域、学术领域和商业领域。这对出版行业从内容到形式到渠道到平台,都是新的考验。

第二,疫情的影响不可低估,出版发行、贸易恢复正常还需时日。据市场调查反映,多数出版机构受疫情影响,开工不足、业务量下降、实体阅读空间闲置,书业市场活动受限,对外联系大幅减少。除线上出版阅读保持高速发展外,整个行业尚在恢复期。目前全球疫情还处在关键时期,国内“外防内控”的压力也很大。我最近观察了一些书城书店,依然冷冷清清。就是我们这次订货会也一再推迟,并且将人数由10万压缩到2.4万,不足往届的四分之一,许多专业参与者也不能到现场。活力不足、人气难聚,这就是问题。当然,大家要密切关注国家抗疫斗争的部署和恢复经济的正常举措,适时启动出版、发行、交易、服务的市场和项目,把既有损失补回来。

第三,出版业态多元化带来的阅读场变化。疫情期间居家读书、在线上课、直播带书、学者读书、视频学术交流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挤压了传统出版的市场。在线出版对出版业的整个流程带来了冲击,如何加快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是每一个出版环节都面对的紧迫问题。新业态出版的作者、编者、出版者、读者在哪里?怎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重构产业链条,必须作出务实的回答,只喊口号是没有用的,出版产业的发展始终是个硬道理。

第四,智能化出版服务新业态,整个改变了出版服务的传统和方式,以出书、卖书为核心构成的市场体系已经难以为继。怎么把知识开放、供给、服务与数字化、智能化的共享环境结合起来,发展新的出版业态和服务方式,这是出版突围的方向。例如抖音、快手、喜马拉雅等智慧服务新平台,大批读者聚集和旺盛的人气,成就了重要的阅读空间和出版服务平台。主流出版业必须在服务方式上有根本性转变。

第五,出版资源市场化配置和管理创新、政策性措施优化的问题。这是行业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出版的五年规划重点是宏观条件改善和政策投入多少的问题。我希望出版集团、出版机构、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在制定规划时,好好研究配套政策,以改革的勇气和创新的思路解决这些问题。出版业是功在千秋的大业,是关系民族文化根基和千年文脉传承,不只是个宣传问题。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图书和新闻舆论不一样,它的价值在永久性。否则,我们怎么能出得来千年经典、百科全书、世界名著和传之后世的作品呢?再说各类学校学习、广大人民读书,也不都是读政治类;还是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各类读者出好书。近两年科学、学术、文学、知识等理性作品畅销,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有机遇也有挑战,要善于抓机遇,也要敢于应对新挑战。这样,我们才能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灵活应对,才能保证出版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在主动应变中开启出版强国建设新征程

十年前中央提出建设出版强国,要求出版业当好文化强国建设的主力军,使中国由出版大国变成出版强国。如今,我们又站在百年出版的新起点上,启动十五年建成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了十五年奋斗建成文化强国的任务书、线路图、时间表。接下来就看我们出版业的行动了,特别是如何起好步、开好局、重构出版业发展新格局,是我们今年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重中之重。怎么做?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抓规划。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所提出的出版改革发展任务,抓实当前、谋划长远,拿出积极可行的本行业本企业行动方案,把机遇和支持政策用足用够,特别要抓打基础、利长远、有后劲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装备、重大技术,为高质量的出版业持续、稳定、创新发展布新局。

谋长远。疫情之后,中央强调的是重构发展新格局,主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双循环发展——国内循环发展和国际大循环联动机制。制造和服务是出版业两大基础,也必须适应国家发展大战略,在坚持出版业特点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思想观念和出版技术,改革出版体制和出版资源配置的机制,加快出版产业链的优化升级,精准延伸出版产业供应链;推动传统出版产业融合发展高端化,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兴出版产业链,发展出版新业态、新形态和面向未来的现代出版服务业。

强基础。经过40多年改革、发展、创新,我国出版业已经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出版产品需求上,明显还有基础能力不强的短板,必须要提升新发展的基础能力。这就从企业素质、人才素质、团队能力、技术装备上下功夫:一是高质量内容创造和选择的能力、要出世界级的大作品。二是编辑策划和市场判断的能力,每个产品要有读者定位和市场前景,创造使用价值。三是提升传播能力和新渠道、新平台的开拓能力,能跟上读者需求的转变和阅读方式的新发展。四是以技术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建设很关键,整个团队要树立创新意识,充满活力地去创造,不断使企业走在创新前列。五是出版服务能力要提升,不管什么业态、不管什么形态的产品,服务是个核心问题。未来出版领域,谁的服务能力强,谁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原有的那一套关门出书、坐店卖书、上门求购那一套旧模式早已难以为继,代之以新的服务方式、新的平台、新的消费业态。疫情之中知识服务、在线出版成为高速增长方式,就预示着新的变革。

开新局。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告别千年贫困、走向新征程的起始之年,当然也是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一个大年。出版业应当瞄准十五年实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新目标、文化建设的三大任务和一个奋斗目标: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建成文化强国”,布局出版公共服务和发展文化产业,在扩大优质出版产品供应,开拓出版生产服务市场体系,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出版项目,建设新型出版企业、出版业态、出版园区、出版产业带,创造新的出版服务、消费、新模式等六个方面多下功夫,为出版发展开新局。

起好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两个百年的交融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当然是出版大年。这使得中国出版站在了历史的高点上,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开创新局面。

一是全力以赴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主题出版,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就,进一步凝聚力量、振奋人心,开启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新征程。

二是配合全党深入开展党史教育,高质量出版党内党外、社会机关、各类学校“四史”学习教育的各类业态的印、音、像、数字、屏幕视听读物,为这场全国性历史学习教育提供出版服务。

三是为教育回归读书服务。我国的各级国民教育,走了偏锋,“一切围绕分数转”,造成素质下降、高分低能的后果。从“十四五”开始,中央已下决心改革教育体制,让教育回归读书,教学生会读书、会求知、会思考、会创新。从小学到大学都把读书、教书作为育人之本,这样传授知识、普及科学技术、提升创造能力的书,立德树人的书,介绍成人成才成功的励志人物传记,革命英雄劳动模范的典型故事,都将同学术经典、优秀文艺作品一样,进入阅读场。这就给出版带来广阔空间。

四是服务于高质量的全民阅读大有作为。全民阅读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重要议程之一,在我国已纳入法定责任。中宣部对新时代的全民阅读作了全面部署。这既是出版大有作为的方向,也是公共服务提升的着力点。全行业一定不失时机,从产品供给、流通平台、阅读服务、经验交流、典型引导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推动。这些年出版发行机构已与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多功能阅读场所、企业职工书屋、学校书店等建立了共同体,既方便了用书读书群体,也拓展了出版发行市场。一些合作建设家庭书坊的试点也非常成功,助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五是在社会发展中推动多业态出版服务。把新业态、新形态出版作为增长点。“十四五”期间,一系列出版大工程都与数字化紧密联系,出版数字化和数字出版产业化将是新的主流模式。再加上智能出版技术的完善,出版业的创新发展将会是最大亮点。出版行业的同志,一定抓好数字出版基础建设,深化出版企业、出版业态、出版形态和出版产业各环节的融合和创新,造就新的资源配置、产品开发、数据利用、产业扩展的模式和能力,使中国出版业再一次转型升级,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和文明成果。

建设文化强国,必先要建成出版强国,因为出版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一切文化都发端于出版。所以,国际社会都以与出版相关的指标作为衡量文化的标尺:公民阅读率、图书馆数量、书店数量、人均藏书量、家庭藏书量等等,都是考核项目。2011年启动出版强国建设以来,我国的出版已经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再经过十五年的奋斗,我国将会是世界上出版业最发达的国家,使为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出版业再度辉煌,并展现永久的魅力和时代的风采。

所有评论( {{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