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地上的山西”注定要火出圈!
不必说今年一月份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演的电影《满江红》拍摄地太原古县城一夜爆火;不必说五月份董宇辉的几篇小作文,让一向低调的山西多次冲上了热搜榜;不必说7月间“清凉夏都 相约大同”的2023年大同音乐美食季让山西再度闯入国人的视野;不必说9月份周杰伦太原演唱会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杰迷们为太原文旅的精心策划彻底震撼;更不必说今年十月十一日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山西省平遥古城举行带来的持续热浪。单是于十月二十一日在太原图书馆首发的由姜剑波所著,三晋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地上的山西》,就足以让山西火遍全国了。
你一定会说,这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呢?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效应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著作,看看里边究竟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
这是一部厚重无比的著作。
说它厚重,不只是说它的长度宽度厚度。固然,这部包含了720多个页码的著作,其体量已经足够庞大了。但,我想说的是她极其丰富的内涵。
谁都知道,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那么,这五千年的文明作者是怎样展现的?又是以怎样的视角来展现的?他是如何把五千年的过往浓缩在一部著作里的?
《大地上的山西》作者姜剑波先生,以他卓越的才智为我们轻松打开了进入山西的通道。他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钩沉起“天、地、神、人”之文脉,连接起二十八星宿对应在山西大地的文化坐标。他将太行、吕梁、黄河、长城,将历史、地理、人文、宗教等等全部串联起来,次第点亮了中华文明探源的曙光。他以开阔的视野,宏大的构想,恣肆汪洋的笔法将五千年的山西大地呈现给他热爱的山西,呈现给他挚爱的读着,呈现给这个伟大的时代。
他说,“每一种文明都有它的特质,而它最根本的属性,在文明诞生之初便已显现!如果说了解西方文明和现代世界,必须回到它的源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土地上;那么,认识中华文明,就要回到东方文明曙光初现之地——山西。”这是他的论断,睿智、坚定、豪迈。
带着这样的认知,这样的信仰,姜剑波先生开启了他的创作之旅。
这是继《带你大朝台》和《表里山河三部曲》之《太行天下脊》之后,姜剑波先生奉献给这个世界的又一力作。他带领着他的团队,走访、勘察、调研、查阅资料,足足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作品。
这期间,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山西大地的每个角落,城镇、乡村、岸边、山巅,烽燧、滩涂、寺庙、佛塔,图书馆、博物馆、资料室、研究院,弯弯曲曲的山路,泥泞不堪的草地,冰雪风霜,酷暑严寒,他像一只陀螺般,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的案头始终有查阅不完的资料,手边始终放着写不完的书稿。
我们姑且看一下这部著作所选择的二十八个文化坐标:
太行八陉。大同火山群。吕梁山地。黄河晋陕大峡谷。尧都。河汾之地。蒲州。河东盐池。古晋都。长治。浊漳河谷。阳泉。五台山。大雁门。恒山。应县木塔。大同。系舟山。太原。白银谷。碛口。杏花村。张壁。洪洞大槐树。中镇霍山-广胜寺。晋南寺观壁画群。沁河古堡群。古建金三角。
五千年的文明,15.67万平方公里的山西大地,无论是黄河和吕梁之间,还是太行和长城之间;无论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还是外来文明与本土文明之间;是华夏之根脉的河东,还是作为龙兴之地的太原……山西高原上,散布着的文明符号俯拾皆是,那么,作者姜剑波先生是如何斟酌复斟酌,筛选复筛选,最后留下了这二十八处的呢?
我们是不是能够通过这些符号大体感知到这部著作内容之博大,涉及范围之深广呢?是不是能够体悟出其在历史长河里各自所起的巨大作用及影响呢?是不是还想知道作者姜剑波先生到底还叩问了山西大地的哪些文化坐标呢?
此刻,如果我们闭上眼睛,随便选择一处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去回想,那么,我们一定会惊讶,这是多么浩大的体量,多么巨大的工程啊!所以,当你有幸捧读到这部著作的时候,你一定会为其沉甸甸的分量所震撼,会为其中蕴藏的巨大信息量而震惊,更会为其书写者姜剑波先生的才情和智慧而赞叹!
——2023年,《大地上的山西》,必将火出圈!
这是一部兼具文学性和趣味性的著作。
翻开墨香阵阵的《大地上的山西》,你会为其资料的翔实,语言的严密所叹服,这也许是此类著述的特点,其科学性不言而喻。但细读下去,你会发现,其文学性和趣味性却也可圈可点。
五千年大地上的山西,文明浩繁,多如辰星,一时间聚之于笔端,作者该从何入手呢?
作者匠心独运,起笔不凡。他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河东柳宗元之《晋问》为楔子,开启了探寻山西高原文明的锁钥,也间接回答了作者姜剑波先生开篇提出的论断,即,“认识中国,从山西开始。”他说,柳河东以虚拟的方式向好友吴武陵讲述了晋地势险、兵强、马壮、木丰、盐富及晋文公的霸业,最后通过晋人承自尧舜,秉持节俭克己、忧思远虑、恬淡闲适、知足自乐的美德,为自己毕生追求的“致大康于民”的政治理想给出了“举晋国之风一诸天下”的终极答案。这样的开篇蕴藉有力,使读者能够透过字里行间渐渐明晰,五千年文明为什么是山西?历史为什么会选择山西?
纵观整部著作,作者姜剑波先生博学多闻,才智卓越,确实名不虚传。就其文笔而言,其文采斐然,俯拾即是。
“白陉周围,是太行山水最胜之处,方圆1000千米内聚集着云台山、宝泉峡、关山、八里沟、王莽岭、八泉峡、洪谷山、天平山、通天峡等壮美峡谷群,每条峡谷都有陉道伴行,步履期间,一种于行旅间跌宕延展的水墨画境,便凝合成一种中国独有的审美意象,氤氲成雨,倾斜成溪,浩荡出山。”这是作者写到太行八陉之白陉时的一段介绍,于客观的介绍中可见出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力。让我们一边领略太行奇观,一边受到优美文句的熏陶。
“2003年,一场沸沸扬扬的国鸟评选引发举国关注:孤傲而身单体弱的朱鹮,漂亮却‘胸无点墨’的红腹锦鸡,具仙气却居无定国的丹顶鹤,虽赚足眼球,却终究因各自迈不过去的‘软肋’而功败垂成。假使我们放下所谓的‘颜值正义’补上长期的认知短板,举起高扬的精神旗帜,那么,似乎只有作为吕梁山象征、山西省省鸟、古中国图腾,历尽百劫却仍毅不知死、过尽千帆却隐不显名的褐马鸡,才应在这场现代选修舞台上最终胜出。”对比、抑扬,渲染、烘托,排比、拟人等等一系列手法的使用,为“褐马鸡”的出场作了最生动最有力的铺垫。更重要的是,至此,我们终于读懂大地上的山西又一处文化高地——吕梁山地。
除此之外,作者对神话传说和古诗词的引用也是信手拈来,更增添了作品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姑射求贤未果的尧帝,却意外地收获了爱情。有一天,一位冰肌玉肤、绰约生姿的女子从山中飘过,尧帝见而倾心,便尾随她进入一处幽邃山洞。当夜,洞窗外山月如烛,二人遂在洞中月下合卺成婚,留下了‘洞房花烛夜’的美谈。从此,这洞便被称作‘华夏第一洞’,那悬月双峰就叫做‘蜡烛山’了。”轻松的笔调,诙谐的文字,故事在延展,人物也似乎呼之欲出了。这是无论哪个年龄层次,哪个文化阶层的读者都喜欢的口吻。在姜剑波先生的笔下,五千年大地上的山西不曾衰老!
“登河曲城东北8千米的罗圈堡纵目四眺:跃过龙口后的黄河漫漶出一派桃源胜景,汪洋恣肆的碧流间,洲岛遍布,鸥鸟翔集,村舍俨然,渔歌入耳。据传两千多年前,飞将军李广曾护送薄太后和代王刘恒来到这里,母子被隔离软禁在东西相望的娘娘滩和太子滩上。至今,岛上住着14户李广后裔,成为万里黄河唯一住人的滩岛。”短短几行文字,那个时代风云激荡,刀光剑影的历史画卷便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了。或许,此刻,他们还在那个滩岛上等待机会,或许他们并没走远吧?那翔集的鸥鸟,入耳的渔歌是他们留给我们的生命密码吧?
“相比贯通于300万年前的长江,‘黄河入海流’的时日要迟至10万-1万年前。相比李白‘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瑰丽想象,地史上晋陕大峡谷的形成也要曲折艰难得多。为完成这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黄河入海工程’,‘大鱼’以无尽春秋为‘斧凿’,足足奋斗了150万年。”黄河在晋陕大峡谷中一路奔腾向海,何其壮观!又何其艰难!而“奋斗”二字终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底色!诗词的引用让文本增色,也让我们豪迈!大地上的山西,民族文明的摇篮。
认识中国,必得从山西开始!
——《大地上的山西》,必将火出圈!
这是一部极具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典籍。
一直以来,我对山西文化也非常痴迷。用姜剑波先生的话,这是“回得去的古中国”。
我阅读并收藏有山西著名作家张石山先生早年实地考察黄河后创作的《洪荒的太息》,以及近年来张先生挖掘整理相关资料而创作的《大话山西》,还有与任俊义、鲁顺民合著的《晋地歌海》。阅读并收藏有山西作家陈为人先生的“石库天书”系列之《太行山记忆》,以及李琳之先生所著《中华祖脉》。去年春天,又读到并收藏有姜剑波先生之《带你大朝台》和《表里山河三部曲》等等。
我如此繁复地叙述这些,无非想说,对于山西这片厚土上孕育的五千年灿烂文明,也许会有很多人像我一样痴迷,一样情有独钟。但是,能够不辞辛劳,实地勘察并拿起笔来,为山西五千年文明立言、立传之人,却并不多见。我对他们向来是钦佩有加、肃然起敬的!
所以,今天,当我再次读到姜剑波先生积四年之久带着他的团队打造的这部体量如此巨大,知识如此密集的恢弘著作时,我还是无法不为之震撼!
他用深揉密织的方式,将地理山西、历史山西、人文山西、建筑山西、佛教山西,戏剧山西等等五千年山西大地上的文化基因,深深地编织进了这部《大地上的山西》的鸿篇巨制里,使得这部著作极具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我们还是随意捡拾几行文字吧。
“这就是两端坐落陉城、中间筑造陉关、沿途密布要塞和驿站的太行陉攻守体系。这样的攻守体系,同样沿其他陉道展布于太行山两侧。回望历史,你会看到:炎黄联军穿轵关陉伐蚩尤而立华夏,周文王入滏口陉勘黎国而控朝歌,周穆王越井陉会西王母、齐庄公登白陉、太行陉伐晋国,赵武灵王沿滹沱河道囚中山国君于肤施(五台),王翦取道井陉伐灭赵国,秦修直道于井陉、飞狐陉,韩信“背水一战”于井陉、曹操征高干于太行陉,东魏、北齐凿滏口陉开通邺城-晋阳大道,郭子仪、李光弼取道井陉歼灭史思明,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三上太行陉攻灭北汉,以乔致庸为首的晋商大军出入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打通中俄万里茶路,八路军指战员以滏口陉、龙泉关道为生命线创建晋冀鲁豫、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出滹沱河道创建新中国。而最为深重的历史印记,还属白起出轵关陉、入太行陉,坑杀40万赵卒于滏口陉东端,以至流出太行陉的河水被鲜血染红而得名“丹水”,太行陉因此有了“丹陉”的别称。”
读完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什么?这是我们山西的历史,也是我泱泱中华民族的历史。这历史留在千里太行的各个陉口上,成为标记民族成长的一座座碑刻,它刻在山西的骨子里,融化在民族的血脉里。
这样的文字,俯拾即是。限于字数,不再赘言。
我们还是回到作者姜剑波先生身上吧。
有谁会想到如此资料翔实、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恣肆汪洋、图文并茂、体量庞大的著作,竟出自于一个曾身患重病,不得不做了肾移植手术的作者之手!是啊,他本该好好休息,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然而,他没有。为了完成这部巨著,他每天晚上工作到深夜,早上三点便起床又开始伏案工作。
他如此透支自己、牺牲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什么力量,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带病去完成如此浩繁的工程?
为名吗?为利吗?抑或是什么别的?
在如此浮躁的当下,谁会明白姜剑波先生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呢?《诗经》有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日前,《大地上的山西》已经在山西太原举办了出版首发仪式,并在上海、临汾、大同等地举行了数场分享活动。姜剑波先生以他的博学和睿智,热情和坦荡圈粉无数。他为广大读者带去“大地上的山西”五千年文明的同时,也带去了包括姜剑波先生自己在内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那种人文情怀和精神气质!
——2023年,《大地上的山西》必将火出圈,并将永久持续下去!
——谨以此篇,致敬作者姜剑波先生!致敬所有为挖掘和整理山西地方文化付出辛劳,做出贡献的人们!
他们的功绩如太行巍巍,如黄河滔滔!
作者简介:任爱玲,作家、诗人、教师,笔名西月。山西文水人,现居太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理事,太原分会会长。晋祠稻田书院驻院作家。多篇(首)作品刊载于《诗刊》、《黄河》、《时代作家》、《黄河文艺》、《都市》、《齐鲁文学》及《山西日报》、《太原日报》等。有诗文入选20余种选本。曾多次参加全国诗文大赛并获奖。2023年9月在湖南省三湘文学举办的第四届“莲蓬-圣静杯”文学大赛中,作品《和你一起找寻灵魂的皈依之所》获得“评论特等奖”。出版有诗集《尘世之光》和《栅栏那年》等,散文集《静水潺湲的日子》和《许你一世清浅》等多部。